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在不长的时间内领导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稳定金融稳定物价斗争取得胜利。毛泽东高度评价平抑物价、统一财经这一胜利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充分肯定财经委员会的工作,说它“过去六个月在整理收支、稳定物价方面的工作有了很大成绩”,并说“财经委员会的方针是正确的”。
有一次薄一波在毛主席那里汇报工作,说陈云同志主持中财委工作很得力,凡看准了的事是很有勇气去干的,平抑物价、统一财经就是他力主要做的,结果很快成功了。毛主席听后说,陈云同志有这样的能力,我在延安时期还没有看得出来,可称之为能。说着,顺手在纸上写下一个“能”字。这是借用诸葛亮在《前出师表》里叙述刘备夸奖向宠的用语来称赞陈云的理财能力。《前出师表》中有云:“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在 1956年9月13日 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毛泽东发表讲话,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谈“关于中共中央设副主席和总书记的问题”:中央准备设四位副主席,就是少奇同志,恩来同志,朱德同志,陈云同志。还准备设一个书记处,总书记准备推举邓小平同志。毛泽东向出席中央全会的同志推荐陈云,作了以下评价:“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我过去还有些不了解他,进北京以后这几年,我跟他共事,我更加了解他了。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所以,我看陈云同志行。”
1959年4月5日 ,中共八届七中全会最后一天,毛泽东以“工作方法”为题发表讲话,一共谈了十几个问题,“多谋善断”是第一个问题。他举陈云多次提出很好的建议而未被采纳为例,称赞陈云多谋善断。毛泽东说:“一月上旬我召集的那个会,陈云讲了,他估计完不成(指1959年钢产量指标1800万吨)。这种话应该听。那个时候有人说陈云是右倾机会主义,并非马克思主义,而自己认为是十足的马克思主义。其实陈云的话是很正确的。”接着,毛泽东又讲到去年(1958年)12月武昌会议公报公布1959年粮、棉、钢、煤四大指标时陈云的建议(暂时不说,看一看),说:“在武昌发表一九五九年粮、棉、钢、煤的数字问题上,正确的就是陈云一个人。一月上旬,也是他正确,不是别个同志正确,别个同志不善谋。”
1959年6月24日 ,毛泽东在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陪同下乘火车由武汉往长沙。一路上同王任重谈话。毛泽东说:“决策错了,领导人要承担责任,不能片面地责备下面,领导人替被领导人承担责任,这是取得下级信任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并讲到陈云,说:“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陈云同志对经济工作是比较有研究的,让陈云同志来主管计划工作、财经工作比较好。我们有的同志思想方法比较固执,辛辛苦苦的事务主义,不大用脑子想大问题。”
1961年9月1日 ,在中央工作会议大区书记汇报会上,陈云发言,建议在《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指示》中把综合平衡问题单写一条,并认为国家计委的工作今后要以搞生产的综合平衡为主。对生产能力的估计要清醒,不能过分,应以能调拨的数量为准。毛泽东插话说:讲得好,请陈云为工业指示专写一条综合平衡。
1962年1月30日 ,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讲话说:“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社会主义经济,对于我们来说,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别人比我懂,少奇同志比我懂,恩来同志比我懂,小平同志比我懂。陈云同志,特别是他,懂得较多。他的方法是调查研究,不调查清楚他就不讲话。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得,还是懂得不多。”
(原文刊登于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