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指导 >> 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动态新趋势
发布时间: 2010-11-09    作者:魏小萍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10-28
  字体:(     ) 关闭窗口

  近几年来,由于笔者在荷兰主持一个国际性合作研究项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编辑、出版在西方和中国产生的影响,同时由于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对国外(东欧、西方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总体状况有一些最初步的了解。由于经济条件等限制,南美、非洲和南亚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的人数较少,因而笔者对其研究状况了解不多。虽然近几年来,这种状况正在逐步改变,在国际性大会上也能常接触到这些地区的学者,不过笔者对这些地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状况还是了解不多,所以本文中介绍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状况,还仅局限于西方世界。概括起来说,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特征来把握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队伍(研究阵容)、研究特征和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第一,从研究队伍和研究阵容来看。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队伍以个体的、松散的方式存在于各大专院校、学术机构。这些学者以国际性会议、专业性学术刊物为纽带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交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术会议是由其相关的学术刊物来主办的。

  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或者左翼学术会议有:法国巴黎的国际马克思大会,这个大会由《当代马克思》杂志主办,每三年一届。英国伦敦的历史唯物主义大会,该会议由《历史唯物主义》杂志主办,每年举行一次,这个会议组织目前正在向北美拓展。英国曼彻斯特的政治学年会,该会议由《马克思主义研究》杂志主办。美国纽约的年度性左翼论坛,参与这个大会的有不同的左翼刊物,例如非常著名的杂志《科学与社会》。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反思马克思大会,这个大会由《反思马克思》杂志主办,每两年一届。国际性的重读马克思小组,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中的《资本论》及其前期手稿为研究对象,也每年举行一次学术会议,由于该会议专业性强,规模较小,而且会无定所,每年由参会者轮流做东。位于布拉格的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大会,也是国际性左翼学者集聚和交流的场所,这个大会每年举行一次。

  第二,从研究特征和研究动态来看。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学者所在国家和区域学术氛围、学术背景的影响,他们对马克思文本的理解和解读,是在其背景学术框架中进行的。

  例如法国的马克思学者在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的背景下对马克思的思想进行着面向现实的解构与重构。雅克·比岱在《总体理论》一书中所提出的元解构学说,就是在解构之后进行的一种建构性学说。

  又如英美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马克思理论在现实社会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其明显的特征是,随着苏东剧变,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域由对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批判转向规范性批判,即由对现实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批判转向对资本主义道德领域的批判。这一特征我们在当下的法兰克福学派那里也能看到,我们或许可以将此理解为一种无奈的妥协和现实主义态度。

  随着冷战的结束,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不仅打破了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阵营的壁垒,展开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而且开始了与非马克思主义,即自由主义左翼之间的对话——这是一种对话,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批判。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自由主义左翼从规范性角度对现实资本主义的批判和论证,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关注甚至共鸣。

  这已不是个例,而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现象,自由主义左翼从规范性角度对现实资本主义的批判和论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社会进步方式的理解和认识,他们把马克思用生产关系来解读的分配公正与否的问题变为现有制度调节与个人道德制约的分配公正问题。这种动态在学界颇有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国际版的编辑出版,在西方世界形成了依据考证版重读马克思的强大气候,这又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围绕着历史考证版的编辑出版工作而展开的学术性研究活动;其二是伴随着历史考证版的编辑出版而展开的学术性研究活动,我在前面提到的国际性重读马克思小组,就是其典型代表。该小组依据历史考证版的第二部分,即《资本论》及其前期手稿的出版,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依据马克思的文本进行了重新解读,并且对马克思的手稿与恩格斯的编辑版本之间的区别进行了分析、论证。他们的系列研究成果已经以重读马克思为题于2009年出版。

  第三,从发展趋势来看。

  综上所述,我们很难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动态中归纳出一个统一的发展趋势。各个学派的发展趋势依学派、学术团体、学者立场而有所区别。但是总体来说,大致可以区分为超越与回归两种趋势。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都可以归入超越的发展趋势,因为这些学派不再固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且对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进行了转换。但是严格说来,他们都坚守着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社会进步、平等、解放的基本精神。

  重读马克思的文本学派,可以归入回归马克思的发展趋势,该学派尝试借助于历史考证版提供的原始资料,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更加准确的重新解读,对马克思的价值与货币理论、价值价格转换理论、利润率不断下降理论等都作出了自己的解读。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这一学派对《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研究更加为人们所关注。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1. 三十年风雨同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在中国
    2. 加大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3.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依然不可超越
    4. 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展开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5. 拓展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6. “十二五”中国城市发展十大新趋势
    7. 亚洲海洋史研究新趋势
    8. 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发展新特点新趋势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战略筹划
    9. 中国社会阶层演变的新趋势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