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指导 >> 毛泽东论历史、党史和国史
毛泽东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的谈话提纲
发布时间: 2009-08-06    作者:    来源:《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1990-08-06
  字体:(     ) 关闭窗口

   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谈话提纲,写在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一九五四年十月十六日分组讨论情况简报的首页上。这份简报,汇集了分组讨论政协章程草案的主要意见,涉及政协的性质和任务等问题。十二月十九日毛泽东召集参加政协会议的部分党内外人士座谈,对这些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一份传达记录稿,毛泽东谈话的主要内容有:

  (一)关于政协存在的必要性。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宪法草案就是经过协商讨论使得它更为完备的。人大的代表性当然很大,但它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

  (二)关于政协的性质。政协不能搞成国家机关,因为人大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如果把政协也搞成国家机关,那就成为二元了,这样就重复了,分散了,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政协不仅是人民团体,而且是各党派的协商机关,是党派性的机关。

  (三)关于政协的任务。一是协商国际问题,如对外发表宣言,反对侵略,保卫和平等。二是协商候选名单。三是提意见。四是调整关系。国家生活存在各种关系,政协主要是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公私关系。私营工业有很大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公私合营就是要解决这一矛盾,把私营工业和公方拉在一起加以调整,发挥它最大限度的积极作用,消除它最大限度的破坏性,达到解决矛盾。这是总路线的很重要的部分。在工业中,原料和定单(生产任务)分配不公,给私营企业太少是不对的。私营企业有困难要照顾,要统筹兼顾,要调整公私关系。严重的是批发商和零售商问题。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把流通环节掌握起来,对私营商业挤是对的,问题在于挤得太猛,未给他们照顾。今后应该继续前进,但要放慢一点,要吸收他们。看来内部关系要经常调整,政协要负担起这个任务。我们的国家内部是团结的,但不是说没有矛盾,因此需要加以调整。矛盾在一万年以后还会有的,一二百年以后阶级矛盾也许没有了,但还会有新旧矛盾,代表旧制度、旧生产关系的唯心论就要和代表新制度、新生产关系的唯物论发生矛盾。只有新的不断克服旧的,社会才能进步。只要拒绝接受新事物,对旧事物感兴趣而且为旧事物说话,就要陷入唯心论的泥坑。不要以为是老党员、马克思主义者,有功劳,就永远是唯物论者;只要把现存事物固定化,为它辩护,拒绝新的事物,就是唯心论,甚至会走向反动。不要以为高饶事件解决了,就不会再发生高饶事件了。五是学习,即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不是两件事,而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所以政协章程总纲中不要加上,“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是自愿的,马列主义也要自愿学习,而不应该强迫。强迫、压迫乃是对敌对阶级(被专政的阶级)的手段。

  (四)关于政协组织的上下关系。政协组织的上下关系,不成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究竟如何搞,还要创造经验。

  (五)运用统一战线武器的意义。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一定要运用统一战线的武器。我们自己要有主张,但一定要和人家协商,不要把自己孤立起来,要发挥各民主阶级各人民团体的作用。工农联盟是我们国家的基础,但还要懂得去运用在此基础上的广泛的与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样动员起来的力量就会更多了。瑞金时代是最纯洁、最清一色的了,但那时我们的事特别困难,结果是失败了。所以真理不在乎是不是清一色。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四册1990年版。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中的《论十大关系》
    2. 毛泽东生前未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原因
    3. 毛泽东在政治上如何要求党的高级干部
    4. 郑有贵:从《寻乌调查》探析传统乡村凑份互助文化
    5. 毛泽东对计划经济的改革探索及其价值审视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历史贡献
    7. 毛泽东要读的最后一部书:《容斋随笔》
    8. 建国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化
    9.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初语境与当代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