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人口资源与环境变迁史
中国社会发展促人口性别结构变动
发布时间: 2024-01-11    作者:陈岱云 陈希    来源:东岳论丛 2023-09-25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国社会发展促人口性别结构变动

——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性别比资料的分析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渐实现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人口性别比)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性别结构(人口性别比)在不断变动。新中国总人口从1953年人口普查的58132.9448万人,人口性别比107.57到2020年的总人口140977.8724万人,人口性别比为104.8,总人口性别比降低了2.77个百分点。而反映人口性别比受社会发展影响显著的是百岁及以上人口性别比的变动。百岁及其以上人口的性别比分别为1953年的88.63、1964年的77.15、1982年的41.79、1990年的30.34、2000年的32.55、2010年的32.69、2020年的41.95。新中国成立后的40年里,百岁及以上人口性别比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降低幅度最大达65.8%。自1990年至2020年百岁人口性别比变化不大并且稳步缓升。所以人口的性别结构是自然属性基础上的社会影响的结果,受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环境所影响而表现出摇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女性人口受益更大,在新中国成立40年内就已实现使女性人口受益最大的高水平,百岁人口性别比降到最低水平30.34,到2020年百岁人口性别比指数又缓升到41.95,这进一步说明社会性别角色差异对人口死亡性别差异影响的逐渐消除,影响男性人口死亡率较高的社会因素的作用降低。这体现了中国政府在消除男女不平等的法律、法规、制度、社会政策的快速实施而取得的显著人口效应。 

  全文见附件

  1. 中国社会发展促人口性别结构...立以来人口性别比资料的分析_陈岱云.pdf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