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经济欠发达,但生态地位极为重要。长期以来,这类地区的绿化问题既是我国国土绿化的重点,也是国土绿化的难点。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承诺我国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的“双增”目标后,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土绿化更成为实现承诺的关键。我们必须提高认识,科学规划,切实做好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一、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土绿化现状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指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地区,涉及西藏、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北大部和吉林、辽宁二省的西部,总面积约470.48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9%。这些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仅为5.64%,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27.7%,其中乔木覆盖率更低,只有1.51%。但据考证,距今4000—5000年时期(农耕前时期),这个区域不乏森林茂密、水草丰腴之处,森林覆盖率在20%左右。由于历经战乱、人口快速增长和农耕文化的扩展,再加上自然灾害,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为了恢复这个地区的森林植被,恢复西北地区的秀美山川,多少代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国土绿化,先后启动实施了防沙治沙、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工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土绿化进展很快,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人工造林面积约占全国的1/4,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十五”期间人工造林面积674.73万公顷,占同期全国人工造林面积的24.50%;“十一五”前两年完成造林任务207.71万公顷,占同期全国造林总任务的26.14%。内蒙古自治区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境内有巴丹吉林等五大沙漠、毛乌素等四大沙地,以及阴山北麓大面积严重风蚀沙化的土地,“十五”期间,全区共完成造林治沙446万公顷,沙化草原治理1005万公顷,昔日沙进人退的地方变成了人工绿洲,为华北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
二是因地制宜地构建国土绿化模式,灌木林发展迅速。近10年来,干旱半干旱地区坚持适宜种树的种树,不适宜种树的种草或灌木,灌草乔结合,人工林面积年均净增率6.46%,是全国的2倍多。其中灌木林增加更快,年均净增率达9.47%。陕西省延安市从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等工程,累计造林1390.22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8%提升至36.6%,其中灌木林占70%以上。
三是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经济效益可观。干旱半干旱地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可以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果种植面积突破1600万亩,果品总产量超过530万吨,总产值150亿元,农民人均林果收入突破600元。陕西、甘肃等省的苹果产业已成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兴林富民的支柱产业。
四是全民绿化意识提高,义务植树运动蓬勃开展。干旱半干旱地区人民群众建设绿色家园的愿望十分强烈。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国土绿化的领导,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形成了“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良好社会氛围。近30年来,甘肃省有3.5亿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完成义务植树20亿株,年人均植树5.5株,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5.9%。
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土绿化仍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水资源不足且分配不均。在自然降水中,年降水量大大低于蒸发量,而且时空分布不均;在河流用水中,上下游水资源分配不合理,中上游浪费严重,下游断流干涸;在地下水资源利用中,低洼地大量打井,地下水形成漏斗,相对高地生态用水越来越困难;在灌溉水资源分配中,农业用水漫灌浪费,生态用水没有进入分配盘子。二是缺乏抗旱节水树种。人工林几乎皆为单一树种纯林,缺乏物种多样性,难以形成稳定的森林结构,林地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容易遭受各种虫害的侵袭。部分地区片面强调乔木种植,成活率低。三是推进难度大。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多处于黄土丘陵荒漠化、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立地条件差,植树种草成活率低,绿化难度大。四是管护程度低。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危害大,灌溉条件差,补植补造和抚育措施跟不上,火灾、病虫鼠害和人畜破坏严重。五是投入严重不足。中央政府对本区域内的造林绿化投入并非全额预算,地方财力十分有限,配套资金基本没有。国家对重点林业工程人工造林的投入近两年才增长到200元/亩,与1000元/亩左右的实际成本差距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