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人口资源与环境变迁史
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
发布时间: 2009-09-16    作者:张文兵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2007-11-21
  字体:(     ) 关闭窗口

  一、 前言 

  人口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自上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以来,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于为国民经济长久稳定的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迅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问题。比如,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我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个教训值得深刻记取。因此当前我们有必要对人口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作探讨,为的是合理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如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指出:“能不能坚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安全,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的质量,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1】 

  二、 人口过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以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的成果 

  由于人们对人口与经济关系之间的研究还很不充分,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人文背景又无法一概而论。因此对人口增长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及作用幅度与方向上还没有达成共识。【2】 

  但是,在人口过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阻碍方面,全球基本上已经形成共识,这里可以用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我国自1978年以来,由于成功地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已经卓有成效地将人口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有力的控制了人口增长的速度。从以下两图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增不断降低,人口总量的增长也趋于平缓。【3】 

  (图略) 

  同一时期我国整体经济总量在存量和增量上的变化则是不断向上发展,这应该说计划生育政策在其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无独有偶,在1999年出版的《中国发展报告:社会与发展—中国社会发展地区差距研究》第4章中,【4】胡鞍钢博士使用回归分析技术,根据我国30个省区市1979-1994年的有关数据(共16×30=480个样本点),测算了发展的初始条件(即1978年的人均GDP)、区位条件、基础设施、资本投入、人口增长、人口质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用人均GDP增长率表示)的影响。在4个多元回归方程中,人口增长率作为自变量之一,其回归系数均为负值,在-0.59至-0.36之间,于是得出结论:人口增长率每降低1个千分点,人均GDP增长率可提高0.36~0.59个百分点,并进而推论:“人口自然增长率只要降低几个千分点就会明显促进人均GDP增长”。【5】 

  尽管胡鞍钢博士的数据模型建立及有关结论数据有待商榷,一些学者也质疑该量化结论和推论的准确性。但从定性的角度分析,我们根据该研究报告中可以得出结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从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经济有效的作用。 

  再让我们放眼全球,根据联合国环保署,人口发展署,劳工组织等多家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由于全球人口自1984年以来的过度增长(自八十年代中叶以来,世界人口已经增长了132%),已经在粮食生产,耕地面积,淡水,海洋捕捞,肉类产品,自然保护区,森林,生物多样性,气候,能源,废弃物,就业,收入,住房,教育,城市16个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1960~1998年间,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伊朗这四个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40%~50%。 

  由于世界人口的过度膨胀,自然保护区开始受到威胁,大面积森林退化,大量的海洋渔业资源枯竭。在全球15个主要海洋渔业区中,就有11个渔场捕捞量下降。大多忽视人口增长和忽视计划生育的非洲国家,开始被大量需要就业和受教育的青年人问题所困扰。而在人口增长最慢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收入增长最快,包括:南朝鲜,台湾,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所以说,如果世界各国不能同时开始重视人口过度增长并把经济转向环境可持续发展,控制人口过度增长的轨道,经济的衰退将是难以避免的

  三、 人口适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发达国家人口缓慢增长阻碍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在我国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增长才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否只要人口增长为零甚至负增长就会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就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呢?类似观点可在各类研究报告上发现“在本世纪中叶,中国的人口将控制在16亿以内,并顺利实现零增长,然后开始缓慢下降…… 这将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笔者对这样的观点深不以为然。

  正如本文所述,现有的研究还不能完全揭示人口与经济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尚不能准确反映人口变动与经济增长有关指标的数量关系。因此单纯根据我国目前的人口状况就武断地下结论认为人口的零增长和负增长将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是不科学也是不正确的。

  通过对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人口与经济相互影响的关系来看,保持适度人口增长才会利于一个国家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人类发展的历史,说到底,是人类同自然环境关系的历史”,“人口和环境作为自然界中一对既互相对立,又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矛盾统一体,贯穿于社会发展的每一阶段,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始终”【6】

  这里的适度人口是指经济适度人口,即:从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资源供给、生态环境承载力相互之间的制约关系出发,寻求通过最佳方式达到经济协调发展最优目标的适度人口。

  各国由于各自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状况以及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不同,适度人口规模以及适度人口增长水平都将会不同。但是如果人口增长规模偏离了适度增长速度,不论是高是低,都将不利于经济发展。

  世界经济论坛常务董事理查德·塞蒙斯曾在瑞士首都达沃斯发表讲话说,美国、日本和欧洲人口的缓慢增长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他的报告指出,经济的产值取决于劳动力的增长和生产率。如果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不足,则这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就有可能无法满足需求,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可能下降。 

  意大利的国债是国内生产总值的105%,2030年该国的退休人员将首次超过在职劳动人数。而日本若想弥补国内的低生育状况和快速下降的劳动人口,它的移民数量必须是现在的11倍。对于欧洲而言,如果继续保持现有的人口和经济增长趋势,欧洲在全球产值的份额到2050年将缩小至10%。报告中还说,发达国家人口老龄的趋势还会影响到该国的退休福利制度。【7】

  我国政府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的政策在过去2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未来几十年这项政策将继续积极有效。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莱因博士就曾提醒我们:日本在五、六十年代因人口增长减缓而在经济上获益 ,到了八、九十年代却因人口增长减缓而导致日本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社会负担逐渐加重,劳动力的成本不断增加,从而拖累了经济发展,使日本逐渐失去了往昔的发展优势。日本如今缺乏有技能和受过高水平训练的人口,人口严重老化, 经济发展裹足不前。日本因为在五十年代不曾预见五十年后的情景而面临人口问题,中国如果稍有不慎也会在 新世纪中叶重蹈覆辙。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