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路
建设国际旅游岛,在历史上没有现成模式,在国际上也没有统一标准,是创新之举。
2008年,国务院函复海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海南在旅游业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下先行试验,探索经验,提高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就意味着建设国际旅游岛实质上是海南经济特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创造一个更大程度的开放,走出一条在新时期、新条件下经济特区开放的新路子。敢为人先,勇于闯海,令海南人自信的,不仅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也不仅是特色地貌和优质资源,而是作为经济特区独享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创新的传统。目前海南拥有对26个国家5人以上旅游团队免签证,对与中国有外交关系和官方贸易往来的国家公民实行“落地签证”及试点开放第三、四、五航权的优惠政策,现已开通国内外300多条航线,现有的两个机场加上准备兴建的三个机场将分布在3.4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在体制上,海南采取的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框架——省直管市县,“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是海南的特质。20多年,这种体制凸显了活力和效率,它必将有助于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同时,作为我国最大经济特区,海南拥有地方立法权,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更好地为国际旅游岛保驾护航。由于海南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较早,旅游开发早已介入市场化手段,因此较之其他地区旅游的开放度和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这也构成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优势。
以“特别之为”争取“特别之位”,是当前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信心与实践的真实写照:2009年2月,海南边检总站启用“免签证旅游团快速通关系统”,在全国首创快捷的散客式验放的旅客通关办法,改变了多少年一贯制国际国内通行的按旅游团名单顺序排队逐个过关的做法;5月,海南在全国率先实行“大旅游”管理体制,挂牌后的旅游发展委员会统一协调航权、口岸、交通、文化、工商等相关部门和行业,从整体上提高旅游综合服务和管理水平;9月初,海南省首家免税店在三亚开业,凡从三亚凤凰机场出境的外籍人士、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可使用人民币、美元、欧元、日元、港币或信用卡购买免税商品,除此之外,万宁、海口、琼海免税品商店也相继获准设立;10月初,海南省旅游汽车客运服务有限公司挂牌,这是以政府为主导资助成立、由全省的个体旅游车司机自愿加盟的旅游汽车公司,它的成立规范了旅游市场,提升了旅游服务水平。
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海南人民的大喜事,更是海南人民要干的大实事。按照《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纲要》,海南正以创新的思路重新布局新的旅游经济圈:打造由东部椰树海岸、中部国家公园、西部金色海岸形成的三区共进,山海齐辉旅游带;呈现有休闲港湾海口、浪漫天涯三亚对峙的南北空间布局;形成南海旅游四环的水上游览之路。用海南省省长助理、海南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陆志远的话说:“海南正在编织的国际旅游岛宏伟蓝图,其关键词是‘国际化’‘主导产业’和‘世界一流’。”他介绍,国际旅游岛建设就是以旅游的开放带动服务业的全面开放,进而推动设施投资、贸易、服务自由化政策。实现这个目标要分三步走:第一步争取用3年时间实现海南主要旅游要素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第二步争取用5年时间取得在金融、教育等现代服务业开放权;第三步,争取用8年至10年时间把海南打造成我国内地开放程度最高的自由经济区。
踏上新征程,站在新起点,800万海南人民将继续承载着改革开放“试验田”、“排头兵”的重任,把握机遇,用好机遇、努力拼搏,再创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