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经济主要实现形式的战略调整
1997年党的十五大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13]
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标准,大胆利用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努力探索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在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上迈出新步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作用既要通过国有独资企业来实现,更要大力发展股份制,探索通过国有控股和参股企业来实现。”“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国有资本通过股份制可以吸引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宜于实行股份制的,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互相参股等形式,改为股份制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14]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15]这样,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以股份制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以及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政策方针,为非国有经济积极参与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为加快国有经济的调整进程指明了方向。
国有经济实现形式,必须决定于和服务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努力探索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股份制代替传统的国有制(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成为公有制(包括国有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重要的企业要由国家控股。国家控股的程度,区分不同的情况可以有三个控制级别,即国有资本独资(100%)、国有资本绝对控股(50%以上)、国有资本相对控股(低于50%)。
股份制是有利于实现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有效形式。随着经济市场化趋势的深化和发展,单一投资主体的国有独资企业将会是极少数量;即便是全资国有企业,其股权结构也越来越会朝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方向发展,这是我党确定的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国有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将转换为国有控股公司、国有参股公司等股份制形式,这是我党确定的“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的基本政策的必然结果。
为了在规范和加快推进以股份制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定义了产权的概念,并提出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16]这有利于依法保护包括国有资产在内的各类产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推动产权有序流转,加快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进程。
随着股份制转变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目标的逐步实现,传统形式的国有企业将越来越少、甚至逐渐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国有经济的消失,公有制地位的削弱;相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本(国有生产资料)转而普遍地、主要地以股份制的形式存在(在企业形态上讲表现为国有独资股份制企业、国有资本绝对控股企业、国有资本相对控股企业、国有资本参股企业),这有利于国有经济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发展和壮大,有利于更灵活、更柔和、更快捷、更平稳地依据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要求调整(包括扩张性和收缩性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和比重,从而可以极大地增强和放大国有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总之,必须正确理解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政策方针,做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抓大要强、放小要活,全面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任何旨在削弱和消解国有经济的观点和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9年7月1日第1版。
[2]屠建国《一位国企老总对国企改革的看法》,《参考文选》2000年第46期;王卫平、水岛多喜男、西村捷敏:《国企特性及其战略重组》,《经济学家》2000年第3期。
[3]冷兆松《国有企业改革新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6章和第8章对数十种此类观点进行了系统的辨析和批驳。
[4]吴邦国《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解放日报》1999年10月8日第1版。
[5][6][10][11][14]《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载于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1999年第10期。
[7]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研究室《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人民日报》2001年4月26日第1版。
[8][12][15][16]《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新华网2003年10月21日。
[9][13]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1997年9月22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