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那么,对于这段正确与错误、成绩与挫折复杂交织的1957—1966年经济发展的历史,应该作怎样的总体评价呢?
我认为,第一,这10年的经济发展,从总体上说,从路线上说,从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来说,是好的。这里的关键在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政治上、思想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我们应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时的事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实现了这个转变。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这时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正如由邓小平同志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这个时期毛泽东提出的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出的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政治民主的局面;提出的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这些都是八大路线的继续发展”。从这个时期的实践来看,就是实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即使是“大跃进”,其正确的一面,也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它终究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中的失误。并且在这些年中,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发扬了可贵的革命精神,生产建设在各条战线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这些,都应该同工作指导上的失误严格区别开来。所以,《决议》对这10年的结论是:“我们现在赖以进行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如此看来,从当时党中央和毛泽东提出的方针看,从当时的实践看,从《决议》的结论看,都说明这个时期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是好的,这10年从根本上说是搞建设,这条路线是正确的。
第二,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左”的错误?除了头脑发热、骄傲自满的因素之外,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我们没有经验,我们处于探索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起步阶段。我们在许多工作中违反了客观规律并因此而受到惩罚,这是由于当时并不明确地知道这些规律是什么。同时,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我党第一代领导人,作为这个探索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不仅为此付出了极为艰辛的努力,取得了卓著的成绩,而且在一经发现失误后,能够及时加以纠正,所以才未酿成全局性的错误。
第三,这10年,从总体上说,是我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探索和试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社会主义的10年。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社会主义,在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经过社会主义的实践,列宁只经过短期的实践,斯大林的实践中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而我们,一进入50年代就开始探索这条道路。既然是探索和试验,就难免有失误——这种失误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地看待历史,正确地总结经验,对于社会以后的进步和发展是有益的。正如恩格斯多次讲过的道理:“要获取明确的理论认识,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学习,‘吃一堑,长一智’。”在我们的党和国家艰苦探索与试验的这10年中,从思想理论上说,有正确的和错误的;从实践上说,有成功的和失败的,切切不可混为一谈。无论是正确的与成功的,还是错误的与失败的,对于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政党、阶级和民族来说,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
在评价这段历史时,邓小平同志非常强调要有科学的方法。他在主持起草《决议》时,强调中心是两个问题,一是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主要的,还是错误是主要的?二是“我们三十二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前十年,成绩是主要的,还是错误是主要的?是漆黑一团,还是光明是主要的”?他多次这样回答:“‘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年,应当肯定,总的是好的,基本上是在健康的道路上发展的。这中间有过曲折、犯过错误,但成绩是主要的。那个时候,党和群众心连心,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比较高,社会风尚好,广大干部群众精神振作。所以,尽管遇到困难,还是能够比较顺利地渡过。经济上发生过问题,但总的说还是有发展。”“从1961年到1966年形势的发展可以看出来,调整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经济政治形势很好、社会秩序很好。总之,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这一段,有曲折、有错误,基本方面还是对的。”有大量的材料可以证明,邓小平同志对这段时期的政治局面、社会风尚、经济发展的充分肯定,是完全符合事实的。薄一波同志所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在谈到这一段历史时,引用了上述邓小平同志和《决议》中关于成绩是主导方面的话,紧接着说:“我认为,就整个十年来讲这些观点符合实际。”
总之,从这段时期发展经济的路线是正确的,成绩是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来看,从所犯错误的性质、持续的时间来看,特别是从毛泽东和党中央对错误有所认识并努力纠正,因而使这一错误未支配全局的情况来看,《决议》所作出的这10年我党犯了“左”倾错误但未达到支配全局的程度、这10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是好的结论,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