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体制改革史
“自下而上”: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研究的社会史视角
发布时间: 2009-08-26    作者:行 龙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4期 2009-08-20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是近些年来出现的新著述。美籍华人黄宗智继“过密化”、“内卷化”理论后又从“表 达与实践”的角度论述了从土改到“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的农村历史,认为中 国革命应视为19461976年的30年社会结构变迁,正是因表达与实践的距离和这种距离的不 断加大才导致了“文革”如此的政治运动  5  。张乐天的《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  6   借助自己家乡浙江北部联村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档案资料,试图以“外部冲击——村落传统 互动模式”解释人民公社时代农村生活的实践逻辑。阎云翔的《私人社会的变革:一个中国 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  7  以自己生活和调查的黑龙江下岬村为个案,细密地讨论了一个普通村庄的个人及情感生活,是一部典型的乡村民族志著作。清华大学郭于华 等人则注重对口述资料的搜集与研究,他们对陕北农村妇女在50年代的社会生活进行了相关 探讨。另外,近年来有关专题的论文不断发表。此类著述均以资料见长,或档案,或口述,或田野,或综合,尤其注重理论探讨,值得学界进一步地期待。 

  笔者此前将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时期推行互助组到20世纪80年代人民公社体制解 体统称为“集体化时代”。此间约40年时间(各地不一),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 社前后相继,一路走来,从历史发展进程而言,这是一个难以分割的时代,更是一个难以忘却 的时代。如上所述,几十年来,对“集体化时代”的研究已积累了一批成果,尤其近些年来 出现了一些新作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兴未艾。稍有遗憾的是,历史学科本身对此的研究仍不能尽如人意。 

  我们不能不承认,长期以来形成的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的研究框架更多的是研究上层领 导或高层领导的思想与活动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尤其以党为主体的历史事件,甚至党的历次代 表大会成为党史和革命史的叙事主线,说到底是一条政治史的主线。经济、军事、文化在这种 历史研究中只有附带的笔墨,基层农村社会尤其是亿万农民的生存环境、衣食住行、人际交 往、精神心理状态、日常生活等,我们了解和研究得仍然十分有限。“自下而上”地研究这个 时代的历史,就是要给基层农村和广大农民更多的关注,从农村和农民的角度、从“理解的同情”出发,站在地下看天上,站在地方看中央,上下贯通,左右相连,整体地全面地了解 和认识这个特殊的历史时代。 

  从社会史的视角研究“集体化时代”的中国农村社会,就是要从农村社会发展变迁的实 际出发。1949年新中国成立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可以彪炳史册的事件,亦是重要的历史分期年份,或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但以“自下而上”的方式,从农民的角度 来看,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是一脉相承、前后关联、不可分割的一段历史时 期,直到建国后中央召开的有关农业的四次会议仍称之为“农业互助合作会议”,毛泽东更明 确地说:“一般规律是经过互助组再到合作社”,“办好农业生产合作社,即可带动互助组大发 展”。  8  互助组的目的是引导农民走向集体化道路,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正是在互助 组的基础上转变发展而来,这是一个逻辑的存在,亦是一个历史的存在。与此同理,“文革” 后期的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亦是在1958年开始后的人民公社体制内进行,只不过它另有了严 重的政治化、运动化的色彩而已。社会史的研究有其自身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具体历史时段的 划分亦要从它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出发。

  从“自下而上”的社会史视角出发,从农民和农村社 会的变迁过程出发,从互助组到人民公社期间40年时间,就是党带领亿万农民走向和实现集 体化的过程。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