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
波澜壮阔60年
发布时间: 2010-02-02    作者:霞飞    来源:《党史纵览》 2010-02-02
  字体:(     ) 关闭窗口

  发动大跃进的毛泽东最先冷静下来

  反冒进“反”出了大跃进。而大跃进确实产生了许多严重问题。毛泽东最早发现了大跃进中存在的问题,他对一些虚报的产量表示了怀疑,对一些地方出现的过高指标也表示了慎重态度。之后,他逐渐冷静了下来,并采取了许多措施纠正“大跃进”的错误。1960年至l962年,由于人为因素加上自然灾害,以及苏联逼债和中止援助,我国经济处于严重困难时期。

  19616月,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了自己在大跃进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主动承担了责任。l962年中央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笔者注)时,毛泽东再次做了自我批评。

  大跃进虽然存在很大错误,但实事求是地说,这一时期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还是取得了很大成就。从钢铁方面来看,宝钢的前身上海第五钢铁厂是大跃进时期建设的,武钢、包钢、邯郸钢铁、唐钢股份、济南钢铁、首钢股份、太钢不锈、杭钢股份、广钢股份、南钢股份等现在我国几十家大型钢铁企业,都是大跃进时期建成或者奠定基础的。一些那时建成的大型工厂,如柳州工程机械厂、成都量具刃具厂、武汉钢铁公司焦化厂、柳州电站、兰州肥料厂、太原磷肥厂、华北制药厂等至今仍然是国家骨干企业。大跃进时期,我国建成了兰新、宝成、黔贵、鹰厦、包兰等重要铁路,大大改善了交通状况;建设了十三陵水库、淮沐新河、红旗渠、密云水库等重大工程;创造了许多个第一,如建造了第一艘221万吨远洋货轮、第一架民用飞机、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台数控机床、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第一辆40匹马J3柴油拖拉机等。这些成就,切切实实为此后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更为后来的国民经济调整打下了基础。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到1963年,已经基本走出困难的阴影。l964年,国民经济开始实现良性发展。1965年,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各行各业都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1966年,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中国经济良性发展的路也随之中断了。“文化大革命”时期,虽然中国经济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总体上看,是处于一种紊乱状态。“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整顿,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

  1975年整顿

  1975年一开年,中国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邓小平进入了中央领导核心。19733月,邓小平被恢复了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协助生病的周恩来工作。l97515日,中共中央发出一号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在113——l7日召开的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邓小平成为第一副总理,主要职责是主管外事,在周恩来总理治病疗养期间,代总理主持会议和呈批主要文件。

  当时,全国仍处于混乱状态。“九一三”事件后,人们普遍对“文化大革命”产生怀疑,但又找不到正确的答案,加上“四人帮”在思想理论界宣扬了许多谬论,人们的思想很混乱,对于今后中国的发展方向,缺乏正确认识。在经济领域,由于长期的政治运动,各项规章制度受到破坏,造反派当道,许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面对如此局面,邓小平认为,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整顿,否则,国家就会衰败下去,民族复兴无望,更谈不上实现四个现代化了。

  进行整顿,实际上也是当时毛泽东的想法,在这一点上,邓小平与毛泽东是不谋而合的。这就坚定了邓小平大力整顿的决心。

  邓小平整顿的重点之一是铁路。197522538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工业书记会议,专门研究解决整顿铁路问题。邓小平在这次会议上发表了《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讲话,邓小平在讲话中说:“现在有一个大局,全党要多讲。”这个大局就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全党全国都要为实现这个伟大目标而奋斗。这就是大局。”“怎样才能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分析的结果,当前的薄弱环节是铁路。铁路运输的问题不解决,生产部署统统打乱,整个计划都会落空。所以中央下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

  35,中央做出《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经毛泽东同意后,作为中央9号文件下发。这个决定的主要内容是:改进铁路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确保运输安全正点,与各种破坏行为做斗争。会后,铁道部部长万里率领工作组,先后去徐州、太原、郑州、长沙等地,贯彻中央9号文件,对问题严重的路局进行了重点整顿。万里每到一地,都与地方配合,召开几千人、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的大会。在会上,万里反复宣传中央9号文件的精神,发动群众批判派性,落实党的政策,号召广大职工讲大局,讲党性,讲团结,讲纪律。万里还着重抓领导班子,特别是对领导班子中的造反派进行严肃批评和坚决斗争;批完了就调动,调动一次不行就调动两次;对领导班子中造反派多、派性严重的,就重新配领导班子;对不服从调动的就撤职,对那些打砸抢的造反派进行法办。经过两个多月的整顿,恢复了必要的规章制度,建立了生产秩序。到4月份,过去严重堵塞的铁路全部疏通,全国20个路局有l9个超额完成了国家的计划,全国铁路平均日装车数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列车正点率大为提高。

  接下来,邓小平把目光放到钢铁工业上。当时,全国钢铁企业欠产严重,许多企业因派性斗争激烈,秩序很乱。有的钢铁企业的领导班子软弱涣散,生产搞不起来。钢铁生产是整个工业生产的“龙头”,钢铁企业欠产,严重影响了全国的工业生产。19755月,邓小平批转冶金部给毛泽东的报告,并经请示毛泽东同意后,召开了全国钢铁工业座谈会。这次会议有17个省市自治区和11个大钢厂及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参加。会上,邓小平强调:整顿钢铁工业,必须解决4个问题:“第一,必须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第二,必须坚决同派性作斗争”;“第三,必须认真落实政策”;“第四,必须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在这次讲话中,特别突出的是,邓小平提出了“三项指示为纲”的问题。邓小平说:“毛主席最近三条重要指示,一条是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要反修防修;再一条是关于安定团结的指示;还有一条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就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纲。这三条重要指示,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分割的,一条都不能忘记。”这次会议决定:国家确定的1975年生产指标不变,欠产的要补上,几大钢厂限期扭转局面。接着,中央派出工作组,深入各钢铁厂蹲点抓整顿,调整软弱的领导班子,把搞派性的头头调离原单位,派性问题严重的,有的撤职,有的法办。同时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严格纪律。经过一个月的整顿,就大见成效。6月份,全国钢铁平均日产量达到72400吨,超过全年计划平均日产水平,开始补还欠账。尤其是太钢、武钢、鞍钢,生产形势更好。

  邓小平开展的整顿并不限于经济领域,他在军队、教育、文化等领域也开展整顿。这实际上是对“文化大革命”的否定,引起了毛泽东的不满。于是,1976年初,开始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19764月,发生了“四五”事件,邓小平随后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邓小平领导的整顿,被迫中断,但是整顿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这些影响中,最根本的是,它引起人们思考,启发人们认识到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认清了“四人帮”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的群众基础。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