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行业经济史
全球化变局下中国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2000—2022年
发布时间: 2025-02-06    作者:袁志刚 张南 葛劲峰    来源:学术月刊 2025-09-20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经济迅速融入全球产业链,产业不断升级,“世界工厂”的地位日渐形成。但是自2006年起,中国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和科技争端升级,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使全球产业链的连续性面临考验,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使全球产业链的安全性面临挑战。对于发达国家来讲,全球产业链朝着“在岸”“近岸”和“友岸”方向被重新布局。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将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作为国家战略来推动。这些变化无疑会对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制造产业如何转移和升级是两个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结合劳动力工资、国际和国内地区性贸易流、全球关税水平、发明专利授权等多维度的数据,对中国2000—2022年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进行全面回顾,得出的研究结论显示:(1)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不构成推动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在国际上暂时也不存在能够大规模吸收中国产业转移的国家;(2)构成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韧性的外因是自金融危机时期以来全球化进程的相对停滞,内因是中国内陆地区依据比较优势资源重新配置带来的内部产业转移;(3)中国在技术密集型产业及其背后的技术进步和应用上发展迅速,但是存在地区发展差异和过度依赖外需和产业政策的问题。因此,坚持持续扩大开放和利用好产业政策以平衡地区间产业结构转型和应对外需冲击,是未来中国贸易政策和产业规划制定的重要参考因素。

  全文见附件

  1. 全球化变局下中国的产业转移...升级_2000—2022年_袁志刚.pdf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