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营农场是新中国依据计划经济原则创办的农业生产组织。创办国营农场是新中国追求社会主义大农业的战略举措之一,国家领导层希望由国营农场作样板,引领、推动全国农业的集体化和现代化。中国的国营农场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为界,可将国营农场的发展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前一阶段(1949~1979年),国营农场被奉为社会主义农业的典范组织形态,承担着引领中国农业实现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宏伟使命,全国农垦系统为此进行了艰巨的尝试;在后一阶段(1980年至今),国营农场转向探索新的运营模式,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营农场自创建以来开垦了大片荒原,生产了大量农副产品,发展了非农产业,实现了高速增长。但由于其内在的制度局限,未能摆脱效率低、成本高和大量亏损的被动局面。国营农场的经营不善还有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即国家为积累工业发展资金,通过行政统制汲取农业剩余,给农场的运营绩效带来深远的负效应。为缓解城镇就业压力而大量接收安置城镇知识青年和其他富余人员,也妨碍了国营农场效率的提高。
全文见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