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行业经济史
中国高铁:美好生活的新时空
发布时间: 2010-12-15    作者:    来源:光明日报 2010-12-15
  字体:(     ) 关闭窗口

  鲁迅说,节约时间,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就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

  条条高铁,被广大旅客喻为时间的生产线。

  提高了速度,节约了时间,延长了生命。这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经典解析,这是高铁时代的辩证法,这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梁晓波和所有的中国人一样,对于春运有着太多的记忆。

  4年前,夫妻俩把刚满两岁的孩子丢给湖北家里的老人,一块儿到广东东莞一家服装厂务工。

  3年后的春节,他们终于决定回家探亲。夫妻俩轮流替班、通宵排队,才买到车票。

  今年,梁晓波听说广东到湖北开通了高铁,就订了高铁车票,两个多小时就“飞”到湖北。在武汉车站,面对记者采访的摄像机镜头,夫妻俩脸上洋溢着孩子般的笑容。

  离别的思念,不尽的乡愁,是一首永恒的歌。宋代李之仪作《卜算子》词“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当代歌手深情歌唱“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踏着沉重的脚步,归乡的路是那样漫长……”“我多想回到家乡,再回到她的身旁,不知道这条路还有多长,想起离别她带泪的脸庞……”,道出了亲人们远隔千里的浓浓相思。

  当高铁走进人们的生活,风驰电掣的高速列车,让游子们归家的路途不再遥远,思念的哀愁更多地化作团聚的欢乐。

  新的时代,安全、方便、快捷、舒适的高铁成为了人们出行的新选择。

  2010年春运,节前高峰期由广州南站开往湖南、湖北方向,节后高峰期由湖北、湖南开往广东方向的“和谐号”高速动车组深受旅客欢迎。213万旅客乘坐了武广高铁,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占到四成以上。

  连续多年参与广州春运报道的杨小亮,是《南方日报》的一名记者。他曾在报道中这样感叹:“一次春运之旅就是一次艰难的跋涉”。武广高铁投入运营后,广东地区的春运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他在报道中再次感叹:“以愉悦的心情感受‘中国年’背后的浓浓亲情, 春运从旅客‘走得了’到‘走得好’的变化趋势渐渐明晰。”

  今天,当人们再次审视春运,发现它承载的不再是辛酸的记忆。穿梭在中国大地上的“和谐号”列车,用速度拉近了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的情感,改变着东部与西部、南方到北方的时空,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更新。

  城市因高铁而年轻,乡村因高铁而生动,中国人的生活因高铁而改变。

  毫无疑问,今天的“和谐号”列车已经成为方便舒适快捷的现代生活一个极具表征意义的符号。

  地处北京南城的永定门火车站,一度是“脏、乱、差”的代名词,每当雨季,那里都会污水横流、蚊蝇孳生,周边的居民抱怨不已。

  如今,一座现代化的车站拔地而起,它以天坛变形的设计理念,将古老的中华文化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旧貌。北京南站在2008年全市十大建筑评比中名列前茅,已成为京城南部的新亮点。

  一座座具有先进功能和文化理念的新车站建设带起了一片片生活新区。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广州南站、武汉站……城市交通立体交叉,生活小区鳞次栉比,不但方便了旅客乘车,而且成为城市的新地标。

  上个世纪90年代,北京悄悄兴起一股到天津办婚宴的时尚之风,但由于交通不畅,费时费力,很快被人们舍弃。京津城际铁路开通以后,北京人又把婚宴摆到了天津,“和谐号”成了他们接亲的婚车。

  2009年底,福州市推出“影响福州人生活的十件大事”评选活动结果显示,“福州迎来高铁时代”这一事件高居榜首。

  刘安然在福州市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就职,丈夫张保国却远在老家福安市经商创业,尽管两地分居,但彼此谁也不愿放弃自己的事业。因孩子教育、买房定居、赡养老人等棘手问题,夫妻俩动辄吵得面红耳赤,甚至一度险些离婚。福厦高铁开通后,福州到福安只需半小时,他们不但在福安买了房,小孩上学也有了着落,既可赡养老人,老人还可以照顾孩子,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颢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城际高铁打造的半小时、1小时交通圈,催生了相邻城市间两地游走的“都市族”,在这个交通圈里,任何一座城市都可能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地点。

  随着“和谐号”动车组在城市间的公交化运行,各区域内的一些城市白领开始了异地生活就业的全新生活模式。那些年轻的“都市候鸟”体验着“钟摆式”生活,成为“和谐号”动车组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如今,全国铁路每天开行“和谐号”动车组1000多列,发送旅客100多万人,平均上座率达到120%以上。自2007年4月,高速列车正式开行以来,已累计安全走行3.5亿多公里,运送旅客5亿多人次。今年1至10月,全国铁路旅客运量完成14.4亿人,同比增加1.3亿人,增长9.6%。“十一”期间,铁路部门大量加开动车,10月1日旅客发送量突破了800万人,创下继5月1日突破700万人后的又一新高。

  “旅客随到随走,购票方便快捷,候车温馨优雅,检票畅通无阻,旅行舒适享受。”高铁时代的旅行生活正在变得简约而明快,一种全新的现代交通风尚正在快速形成。

  旅游是老百姓对高品质生活的一种普遍追求。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活动范围在迅速扩大,自然风光、文化遗产、现代文明都纳入到人们的视野。“高铁游”不但应运而生,而且实现了如“早喝广州茶、午登岳麓山、晚游黄鹤楼”,“上午吃泡馍、下午游少林”的梦幻般生活。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说,高铁带动着中国正在产生旅游“同城化”效应。路途时间缩短,使“省际游”变成了“同城游”,游客有更多时间游览景观和休闲娱乐,吸引了原来受时间约束、现在借周末小长假出游的家庭。

  沿着郑西高铁这条“金腰带”,只需2小时,便可穿越郑州、洛阳、西安三座千年古都。从夏商到汉唐,人们探寻着历史留给后人的记忆,领略着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当年,唐朝诗人李商隐从郑州到长安看朋友,快马加鞭赶了两天两夜。他如果知道今天这段路坐高铁只要一个时辰,该多么羡慕。

  高铁沿线的车站、“和谐号”高速动车组,也成为游览、参观的热点。中国旅行社韶关公司副总经理杨一龙说:“我们以前曾多次在香港进行韶关旅游推广,但10多年都不成功。武广高铁一通,冷清的局面很快改变,大批香港游客涌入韶关。”

  “2010年中国人的骄傲”是深圳南国旅行社在香港市场推销中国内地旅游产品的关键词。半年时间里,1万多名香港游客慕名而来,体验高铁,感受高速带给他们的快乐。

  美国《新闻周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中国正在进行的铁路革命,使多年来以幅员辽阔为特色的中国大大缩小……高铁改变的不只是距离,也改变了个人对自身局限性的认知,改变了人们对其居住的大陆的看法。” 

  高铁提升速度,速度浓缩时空,时空融合城市。高铁对发展社会事业、优化社会结构、完善社会服务功能、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等社会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正在被认识、被发掘。

  沪杭高铁连起了长三角经济最发达地区的上海和杭州两座名城,诞生了一座新的“沪杭城”。两地政府推出了“交通、旅游、医疗、社保、教育、邮政、信息、人才、市场”九项一体化措施,共同构筑沪杭40分钟生活圈、工作圈、经济圈。两地市民可以方便地通用一张公交IC卡、医保卡,共享公共信息平台和商品市场网络等,实现公共服务、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

  那如长虹、似翔龙的高速列车,折叠了时空,唤醒了城乡,解开了乡愁,拉近了心灵,丰富了幸福生活。

  著名诗人叶文福曾经是位军人,当他看到乡野间一列列高速奔驰的动车往来穿梭,心中又喜又悲。当年他投笔从戎,走马边陲,忽然接到家中的电报:母病危,速归。他连夜奔车站,赶火车,一路祈祷,心急如焚。然而,当他的双脚刚刚迈进村口,母亲却走了。百感交集的叶文福在诗中写道:

  听说火车要提速,我的天哪

  我想要是这天能早点儿来

  于我该是何等珍贵

  我就能提前一天到家

  我就能见到母亲

  母亲就能尝到我带回的

  天山的雪莲,鹿茸,虫草,金龟……

  开往幸福的高速列车,跨过蜿蜒的河流、棋子般的城镇和炊烟袅袅的村庄,将如诗如画的绿色长廊刷新得更加亮丽。大地上,一道闪电追逐着一道闪电,一条条银龙飞翔在新世纪中国的彩锦之上。高速列车正奏响着宏大而和谐的交响曲,把更多的幸福送到千家万户,中国高铁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给中国人带来越来越多的“幸福收益”,时代列车已经插上飞翔的翅膀。

  请相信这些流动的画卷,请相信中国高铁绽放的伟大追求。

  2010年9月13日,添乘检查沪杭高铁的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在现场办公时强调,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要以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为目标,以引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潮流为己任,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为宗旨,加快建设发达完善铁路网,早日实现中国铁路现代化。

  中国高铁建设已经进入全面收获时期。到2012年,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速铁路网将铺展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1.3万公里。邻近省会城市将形成1至2小时交通圈、省会与周边城市形成半小时至1小时交通圈。北京到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将形成8小时以内交通圈,除乌鲁木齐、拉萨、海口、台北外,北京到全国省会城市都将在8小时以内到达。发达完善的铁路网初具规模,“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局面将得到初步缓解。

  快了,更快了;近了,更近了。到那时,多少火车的记忆将成为历史,多少人生的故事将重新开始,多少思乡的愁苦将化作动车的飞驰。

  “想你的时候,你就到身边,从不曾走远。”到那时,重庆和上海“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同枕长江岸、同饮一江水的人们,坐高铁相聚只需10小时。

  自古至今,人类离不开衣食住行,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出行的需求更为迫切。可以想象,高铁的开行将为每个人节约多少宝贵的时间。亿万人,因时间的从容而丰富了自己的生命!

    1. 中国高铁:改变中国 影响世界
    2. 中国高铁发展之路
    3. 中国高铁:中华文化的新活力
    4. 中国高铁:经济腾飞的新引擎
    5. 与中国高铁共提速——记全国高铁司机技能第一人李东晓
    6. 我国高铁最大吨位的新型桥梁安全跨越京广铁路
    7. 世界高铁看中国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