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二:
从三门峡到黄河的治理
——在纪念三门峡水利枢纽建设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1987年5月5日)
在纪念三门峡水利枢纽建设三十周年的时候,应很好地总结三门峡工程建设的经验: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作用在什么地方;教训在什么地方。
三门峡水利枢纽1960年建成运用后,库区严重淤积,被迫进行了改建。这是因为原来的指导思想就是“蓄水拦沙,综合利用”,苏联专家来了,又加上一个“梯级开发”,做出了一个规划。三门峡水利枢纽建设是按照这个方针进行的,当时就是要用它的350亿立方米库容淤积,三十年以后,上游拦泥库起作用了,水土保持就可以解决泥沙问题了。由于这个思想,就采取了用大水库来换取库容,蓄水拦沙,把泥沙都拦在库内。当时没有认识到我们国家地少人多底子薄的国情,所以采取这样一个方针、办法。对水土保持计划是以工程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为辅,实际上水土保持工作并没有按照原计划实现。
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和经两次改建后,发挥了综合效益,到1986年已发电一百零几亿千瓦小时,创产值7亿多元。灌溉下游农田三千多万亩,灌溉效益是很大的,例如鲁西北的聊城等四个地区过去靠吃烟台、昌潍的粮食,而近些年烟台、昌潍要吃聊城等四个地区的粮食,同时棉花又跃居山东省的主要地位。三门峡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的防洪起到很大的作用,修建三门峡工程,首要任务就是为了防洪。1952年毛主席视察黄河时问我:“大水库修在什么地方?”我答:“修在三门峡。”毛主席点点头。三门峡控制了上游两大洪水来源,它起到了削减下游洪峰的作用,给下游防汛工作减轻了很大的负担。近十几年来黄河下游泥沙淤积已趋缓和,过去每年平均流经三门峡下泄到下游的泥沙有16亿吨,淤到下游河道4亿吨,其余排到海里去了。从1973年以来每年平均淤了1亿吨,泥沙已减少了四分之三。这与三门峡水库调节水沙有关,同时近些年来水土保持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这些成绩都很大。但是三门峡水利枢纽最大的功劳,最大的成绩是什么呢?即在多泥沙河流上能不能修建这样的一个坝,三门峡的工程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突破了这个问题,在这样的多泥沙河流上不但能修坝,而且能保持它长期运用,永远不会淤塞。三门峡工程做了什么贡献呢?这个贡献就是为我们根治黄河取得了依据,提供了经验。黄河的治理主要是干流,干流控制了,黄河的问题就好办了。
对黄河治理的意见现在逐步统一了。有一种意见认为黄河几千年来就是决口改道,今后也把握不了不决口改道,故主张人工改道,不要等自然改道了。有不少人感到黄河下游是悬河、地上河、大堤里外相差5米,最大达10米,过去对悬河的问题宣传的很多,很厉害。当然洪水控制不了,悬河的危害很大,大堤决口不得了。如果控制了洪水,悬河对我们完全有好处。已修建了三门峡水库,以后再修好小浪底水库,防洪问题就解决了。下游河道因为是悬河,污水进不来,沿河的郑州、开封、济南等许多城市都有污水,但流不进黄河,保持了黄河的水质。黄河上、中游也有污染,但流经几千里已稀释了,加上泥沙的过滤、吸收,因此下游的水质是好的,这也是悬河的功劳。有人主张改道,改道影响很大,不能改道。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可以说是三条大路走中间,因为宋朝时,黄河在南边,走了六七百年;宋朝以前,黄河走北边,走了几千年,上万年;现行的河道才走了一百多年。现河道是处于黄淮大平原的东边又是悬河,控制了洪水,将来利用水资源,比较好办,无论向北、向南,比如向北京、天津送水,都可容易送到。现在这条河道,可说是理想的河道。
三门峡以下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就要开工了,坝高为154米,库容达126亿立方米。这个坝经二十年的前期工作,1986年末国务院批准了设计任务书,今年进行初步设计,争取早日开工。小浪底工程修建后,与三门峡、故县、陆浑水库形成防洪体系,将来还要修建沁河河口村水库。这个体系的形成为征服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会起很大的作用。将来设想,黄河龙羊峡以下再修建30个坝,以上还有13个坝,共43个坝,其中有7个大水库,这7个大水库库容约800~900亿立方米。黄河的水有500多亿立方米,如果有800~900亿立方米的库容,配合水土保持的进展,加上黄河下游巩固堤防和治理河口,这样治理黄河的目的就逐步接近了。
现在黄河已经初步建成为有利于人民的河,可以说不是害河了。如果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了,再经三五十年,治理黄河就很有希望成功了。有人说泥沙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我们也不希望是清水,因为清水将把下游河道冲刷很深,冲深了并不利,只要不淤为前提。另外还规划南水北调,就是从通天河、雅龙江、大渡河引水到黄河。最近国家计委已同意了这个意见,初步设想调水150~200亿立方米,这项工作8年作出规划。如果黄河水量增加200亿立方米,等于泥沙减少三分之一。现在水土保持已使泥沙问题有所缓和,经过二三十年的时间,把水调过来,黄河又有800~900亿立方米的库容,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这些工作要依靠我们党的领导,依靠沿河9个省(区)的共同努力,我想,我们治理黄河一定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