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行业经济史
中国农业现代化必须注重区域差异化
发布时间: 2010-04-27    作者:张新宁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0-04-27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从实际出发把握不同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特殊性

进一步研究还会发现,偌大的中国,各个地区在地形地貌、气候、人口分布、资源禀赋、耕作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很大,在中国的统一性下面又有差异性。具体到各个区域来说,情况更是千差万别,有的地区气候温暖,而有的地区气候寒冷;有的地区以平原为主,而有的地区以山区、丘陵为主;有的地区水资源丰富,而有的地区水资源匮乏;有的地区适合种植小麦、玉米,而有的地区适合种植水稻;有的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而有的地区适合发展水产业。因而,我国搞农业现代化建设,不可能按照一个模式去运行。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应以“底子薄”和“人口多,耕地少”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积极探索适合各地区实际情况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子。根据我们的考察。全国农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黄淮海平原农业类型:该地区主要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主,主要包括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区。这一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日照充分;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便于耕作,但人均耕地较少(现有耕地面积326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l79%;人均耕地126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农作物大多为两年三熟,南部一年两熟。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和甘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大豆和烟草等)。因此,该地区是我国的主要产粮区,适合发展精细农业。种植结构方面以小麦、玉米为主,其它经济作物为辅。2008年粮食产量12531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37%,河南、山东、河北的粮食总产量分别为53655万吨、42605万吨、29058万吨.分别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l01%、81%、55%,分别居全国第1位、第2位和第7位。稻谷产量为609万吨,占全国稻谷总产量的32%:小麦产量为6307万吨,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1%;玉米产量为49446万吨,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298%。

()东北平原农业类型: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东北地区气候类型多样,一般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耕地资源丰富(共有耕地面积321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l763%;人口共109亿人。人均耕地面积为296亩,其中,辽宁人均耕地面积为142亩,吉林为304亩,黑龙江为464亩。远远高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该地区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种独特的道路:在耕种方式上,以大面积耕作为主,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在种植结构上,以稻谷和玉米为主,大力发展畜牧业,使这一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2008年粮食产量共89253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688%。其中,稻谷产量2602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356%;玉米产量509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07%。

()江南农业类型:该地区以长江中下游为主,主要包括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省区。该地区气候潮湿,水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少。基于此,该地区在发展农业方面以集约经营为主,农作物以稻谷为主,大力发展淡水水产品,使这一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鱼米之乡。以湖南为例。该省现有耕地057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3%;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总体水平,仅为089亩。2008年粮食产量为2805万吨。居全国第9位,其中,稻谷产量为2528万吨,占全国稻谷总产量的132%,居全国第l位。此外,该省油料居全国第6位,淡水水产品居全国第4位: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出口额占全省的40%以上,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纺总产值占其总产值的70%左右,农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沿海农业类型:这一地区主要包括天津、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区。沿海发达地区的农业有鲜明的特征:从经济实力上看,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强,农业外向度高。农产品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人民生活正由小康向富裕迈进;从科技水平上看,该地区的农业科技水平较高,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普遍已达到50%以上,并且农民受教育程度高,素质也较好,适应市场环境的能力强。但是,沿海一些地方由于工业发达,农业的地位被边缘化,工业的发展大量占用农田,甚至出现农田撂荒的现象。如广东省现有耕地3900万亩,人均耕地只有046亩,按照亩产035吨粮食、人均消耗04吨计,广东省耕地只能养活不到4000万人。基于沿海农业的特点,沿海各地区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利用经济实力强、工业化程度高的优势,种植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发展高效农业;利用海洋优势,发展海洋农业;利用自然优势,发展观光农业。如天津提出发展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挥区位优越性、产业融合性、功能多样性、要素集约性、发展可持续性、高度开放性、生态保护性等特点,强化经济功能、完善安全环保生态功能、突出辐射带动功能、拓展社会文化服务功能。

()黄土高原农业类型: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二省区。该地区具有丰富的耕地资源和光热资源,广泛分布的深厚疏松的黄土和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是我国小麦、玉米、苹果、烤烟的优良适生区,具有发展现代集约持续农业和实施粮食规模经营的潜在优势,同时也存在着制约这些优势发挥的劣势因素,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严重,水土流失剧烈;地表破碎,土壤贫瘠,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垦殖率高,植被破坏严重:土地沙漠化,盐渍化势头大,致使黄土高原农业增产的潜力尚未发挥出来。因此,该地区在发展农业方面应发挥优势、抑制劣势发展旱作物农业,挖掘潜力发展经济作物。例如,陕西山地总面积111亿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高原总面积14亿亩,占总面积的45%:平原06亿亩,仅占总面积的19%;耕地总面积06亿亩,仅占总面积的233%。陕西省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加强对不利因素的研究,力争将劣势转化为优势,着手组建富有地域特色与市场竞争能力的新型产业等,按照“稳粮、优果、兴牧、扩菜”和“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2008年全省完成农业增加值750亿元:粮食总产1111万吨,连续五年获得丰收。

()牧区农业类型:主要包括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西藏等省区。总体来说,该地区兼有农区和牧区的特点,既有一定数量的耕地,又有相当可观的天然草原,在长期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农业发展模式。如果从牧区农业资源利用结构来看,畜牧业长期以来一直是牧区资源利用的主导方向,牧区面积比耕地面积大。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高,即使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畜牧业产值也占农业总产值的20%一30%。可以说,畜牧业是牧区农业生产的主体,资源利用的牧业化始终是农业资源利用的主线。因此,该地区在发展农业方面:利用辽阔的草原和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发展高效农牧业,同时利用科学技术保持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内蒙古为例,其总面积居全国第3位,仅次于新疆和西藏,其中耕地占732%.林地占1640%。草地占5986%。在牧业资源方面,天然草场辽阔而宽广,总面积达l3亿亩(可利用草场面积达l02亿亩,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14),位居全国五大草原之首,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内蒙古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展现代农牧业,实施特色、绿色、高效农牧业战略,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使内蒙古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的优质粮食生产和加工基地、绿色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以及北方重要生态屏障。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几种粗线条类型是依据全国整体情况来划分的,在气候、地域、农业资源、农作物品种等方面具有一些共同点。进一步分析,各个区域内部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还应依照自身的实际条件有重点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实施差异化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分区域、分阶段推进,着力促进本地区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强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

    1. 新中国成立70年农业现代化理论政策和实践的演变
    2. 中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制度尝试:国有农场的变迁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