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行业经济史
新中国装备工业的起步
发布时间: 2010-03-03    作者:董志凯    来源:《共和国经济风云回眸》 2010-03-03
  字体:(     ) 关闭窗口

农业机械方面:过去没有基础,新建了苏联援建的洛阳第一拖拉机厂,并开始建设自行设计的天津拖拉机厂。

石油化工机械方面:开始建设苏联援建的以生产炼油化工设备和石油钻机为主的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建设自行设计的以生产各种采油设备为主的兰州通用机械厂。

轴承方面:新建了苏联援建的洛阳轴承厂,建设和扩建了哈尔滨轴承厂和辽宁省瓦房店轴承厂。

仪表工业方面:开始建设民主德国设计的西安仪表厂。

内燃机方面:新建了苏联援建的洛阳柴油机厂和陕西兴平柴油机厂。扩建了自行设计的上海柴油机厂、天津动力机厂等。

上述重点项目,都在1956年前相继开工建设,到l957年底,共完成投资2744亿元,全部建成投产的有40项,包括第一汽车厂等苏联援建的7项和引进捷克斯洛伐克技术的3个动力设备厂。尚未全部建成的项目,由于大多数都是利用老厂扩建的,因此,在“一五”期间,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经l0年时间,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项目中的24项机械工业全部建成。其中1954年竣工的项目有2项:沈阳风动工具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1955年竣工的项目l项是沈阳第一机床厂;l956年竣工的项目2项是:长春第一汽车厂、哈尔滨仪表厂;l957年竣工的l项是沈阳电缆厂;l958年竣工的5项是:沈阳第二机床厂、洛阳滚珠轴承厂、西安电力电容器厂、洛阳矿山机械厂、哈尔滨炭刷厂;l959年竣工的7项是:武汉重型机床厂、洛阳拖拉机厂、兰州石油机械厂、富拉尔基重机厂、哈尔滨滚珠轴承厂、湘潭船用电机厂、兰州炼油化工机械厂:l960年竣工的4项是:哈尔滨锅炉厂(一、二期)、哈尔滨汽轮机厂(一、二期)、西安绝缘材料厂、哈尔滨电机厂汽轮机发电机车间;1961年竣工的l项是西安开关整流器厂;1962年竣工的l项是西安高压电瓷厂。

机械工业的24项最长的建设周期是6年,最短的是l年,平均建设周期34年。机械工业计划安排投资259357万元,实际完成投资283588万元,实际完成投资占计划安排投资的1093%;其中,“一五”时期完成投资l65702万元,“一五”时期完成投资占实际完成投资的584%。

这些重大项目的建设投产,使新中国的机械装备工业从无到有地建立了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石油化工设备、冶金矿山设备、工程机械等制造业,扩大和加强了机床工具、机车车辆和造船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比1952年分别增长几倍到几十倍(见表3)。沿海老工业城市的机械工业得到迅速提高,并初步形成哈尔滨、洛阳、西安、兰州等一批新的机械工业基地。中国机械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奠定了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国民经济建设所需设备的自给率也大为提高。“一五”时期国家建设所需设备的国内自给率为60%以上。

“一五”时期以l56项为重点的工业项目建设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工业的落后面貌,使我国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为我国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新中国工业的三大里程碑:苏联援建、三线建设及大规模技术引进
    2. 我国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辉煌十一五 2006-2010)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