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境外当代中国研究
“三国同谋论”分析:朝鲜战争起源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 2010-12-09    作者:[韩]金东吉    来源:国史网 2010-12-09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关于中国同意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人部队调到北朝鲜帮助北朝鲜进攻南韩的说法的分析 

  笔者在查阅中国及俄罗斯档案馆的资料中,找到了中国移交给朝鲜的人民解放军中朝鲜人部队的准确数据。19497月进人北朝鲜的部队是东北军区直属164师和166师。164师的实际人朝人数是10821人,166师的实际人朝兵力是10320[26]。中国政府在19503-4月又将第四野战军的朝鲜士兵14000余名移交给了北朝鲜政府[27]。朝鲜战争爆发以前,这两支朝鲜人部队陆续回到北朝鲜,并编入朝鲜人民军。可以说,这些士兵的加入对朝鲜人民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加强了朝鲜人民军的力量,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后来,这一事实就成了所谓的“中国极力帮助北朝鲜攻打南韩”和“三国同谋论”的重要根据[28]

  美国著名的朝鲜战争问题专家布鲁斯·库明斯(Bruce Commings)甚至认为,在1949年夏南韩在三八线经常挑衅时北朝鲜不攻打南韩,而是在1950625才开始发动战争的原因是“在中国的精兵强将还没回国,因为他们还在中国南部与国民党的军队作战”[29]。但根据笔者的研究,中国同意朝鲜人部队归国的理由与“三国同谋论”的倡导者的设想未尽相同。

  最初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属朝鲜人部队移交问题的是苏联。苏联为什么提出此问题呢?这与当时朝鲜半岛出现的新局势有密切的关系。

  194812月,苏军完全撤出朝鲜。19491月,美军向三八线的后方移动,此后在朝鲜半岛出现了新的局势,韩国对朝鲜开始频繁的武装挑衅。194912723,苏联驻朝鲜大使什特科夫连续电告莫斯科,报告韩国急剧增加武装挑衅的新情况[30]。从19494月起,苏联意识到朝鲜三八线武装冲突可能从局部纷争转变为韩国对朝鲜发动全面进攻[31]。此时,苏联感到非常不安,并建议朝鲜针对南韩可能发动的大规模进攻积极采取妥善的预防措施。朝鲜政府向中国提出中国军队中的朝鲜人部队归国问题,就是朝鲜和苏联协商后采取的措施之一[32]。当时毛泽东也担心韩国对朝鲜的全面进攻,所以才说“南方(韩国)可能借日本人的帮助对北朝鲜发动进攻”[33]

  显然,因抗日战争时期共同斗争的经验和意识形态的共同性、中朝领导人的关系、国共内战时期朝鲜支援中共等缘由,朝鲜和中国之间早已形成了密切的关系。因此,中国难以拒绝朝鲜提出的移交朝鲜人部队的请求。但在这个问题上,中共更多考虑的是国内局势和自身需要。中共在194811月末辽沈战役后掌握了东北,到1949131又占领了包括北京在内的中国华北地区。挥师南下后,于420渡过长江,423占领南京。中共占领南京后不久,朝鲜提出了朝鲜人部队归还的问题。此时,国民党已经无法与中共相抗衡。因此,在沈阳和长春担当卫戍任务的由朝鲜人组成的两个师已经失去了军事上的意义[34]。甚至在有些解放区,中共已经开始采取复员措施。早在19492835,毛泽东就指出:“国民党只有一百几十万军队,散布在广大地方。当然还有许多仗要打,但是像淮海战役那样大规模作战的可能性就不多了,或者简直可以说是没有了,严重的战争时期已经过去了”。“军队不但是一个战斗队,而且主要地是一个工作队”,并敦促解放区的人民解放军学习管理、工业、商业有关的技术[35]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495月初,毛泽东决定先将战斗力较弱的164166师交给朝鲜,而正在中国南方作战的朝鲜人部队的归还问题则要等到战争结束后再予决定[36]。由此可见,19495月中共把朝鲜人部队移交给北朝鲜,绝不是为支援北朝鲜进攻南韩,而是为了提高朝鲜的防御能力和适应本国裁军的需要。

  到了194912月,新中国政府财政支出越来越困难,于是中国更迫切地需要让多余的部队复员[37]194911月初,靠国家供养的人民解放军有450万人,国家企业和机关的工人和职员近150万人。一些领导建议,为了节约军费开支,应该解散部分部队[38]195012月,政府财政开支中军费支出还是占到了40%[39]。于是,直接的裁军不可避免[40]

  1949125,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强调指出,“军队在参加生产之后,不仅战胜了困难,减少了政府的开支,改善了军队的生活”。并敦促军队更多地、更直接地参与农业、畜牧业、渔业、水利事业、手工业等生产活动。而且还表示,人民解放军参加生产不是临时的,应该从长期建设的观点出发[41]。在这种背景下,194912月末,中共提前提出朝鲜人部队移交问题[42]19491225林彪报告军委称“据最近资料,在人民解放军中服役的朝鲜军人已经达到了16000多人”,而军委在1229把这份报告转给了正在莫斯科访问的毛泽东,并请求与朝鲜劳动党开始协商,以便使该部队回到朝鲜[43]。中国政府通过在平壤的贸易代表转给北朝鲜政府一封有关朝鲜人部队移交问题的信[44]。同时,毛泽东把这份报告转告给斯大林。195018,斯大林又把此报告的内容通报给驻平壤大使什特科夫,并指示他摸清北朝鲜政府对朝鲜人部队移交问题的态度[45]。这就是195018斯大林发给什特科夫大使的电报的真相。总体上讲,中国同意将人民解放军所属的朝鲜人部队移交给北朝鲜,不是为支援19506月开始的朝鲜战争,而更多的是从自身需要出发的。而且12月的决定不是斯大林与毛泽东进行讨论而决定的,而是中共因国内严峻的局势自下而上提出的。从中国的立场来看,朝鲜人部队的回国是在没有副作用情况下的一种变相裁军。再考虑到毛泽东多次直接或间接表示反对北朝鲜进攻南韩的事实,因此,将朝鲜人部队的归还认为是中国支援朝鲜战争的措施之一的看法是欠妥当的。据此主张“三国同谋论”则更是错上加错了。 

    1. 志愿军首次陆空联合作战的周密部署与实施
    2. 美国、中国与朝鲜停战谈判中的战俘遣返问题
    3. 望海楼:朝鲜战争为何不该忘却
    4. 论朝鲜战争的起源与中国参战
    5. 朝鲜战争与东北工业布局的调整
    6. 朝鲜战争中交战各方损失了多少兵力?
    7.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8. 楚 云:朝鲜战争后的另一幕“战争”
    9. 戴旭:朝鲜战争给现代政治的启示
    10. 《1950-1953朝鲜战争备忘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