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时代》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8年7月5日,中美建交谈判开始,谈判进行得非常艰苦。为促使美国最后下决心,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友人时发出信号:“访日是我多年的愿望,不过,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到华盛顿去……完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这件事,我就可以去见马克思了。”
12月初,鉴于美方立场有较大调整,邓小平决定接见美方谈判代表伍德科克。卡特总统立刻意识到“已经到了对与中国建交作出最终决策的时候了”。大喜之余,卡特郑重地邀请邓小平于1979年1月访美。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1979年1月1日,邓小平的头像再次被赫然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随后,刚过了一个月,邓小平的头像再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题目是《邓来了》。邓小平访美,在美国掀起了“中国热”。
1986年1月6日,邓小平的照片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该年度首期的封面上,被评选为“1985年度风云人物”。

八上《时代》美国人缅怀邓小平
1997年3月3日,邓小平头像第八次登上《时代》封面。这位东方巨人在《时代》周刊经历了“怀疑-认同-敬佩-期盼”的过程。美国人在缅怀这位巨人的离去时,也对未来的中国投注了另一份期盼,《时代》写下这样一个标题:《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大国?》。

《时代》为何两选邓小平做年度风云人物
《时代》周刊在1978年度风云人物的报道中说,邓小平发起的改革,正在使一个占世界人口1/4的大国,在短短一年内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转变给世界带来的震撼,也许就是邓小平获选为当年风云人物最主要的原因。
不过,1985年度风云人物的遴选,则经历了一个更加不同寻常的过程。当时,被提出来的候选人物有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南非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黑人主教图图、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以及美国总统里根。但这些人物都没有得到普遍支持。这时,《时代》首席驻外记者邓肯刚从北京回来,大力举荐邓小平,谈了四方面理由:一是邓小平在中国推行的改革开放深受人民爱戴,世界1/4人口的生活,因此得到改善;二是世界1/4人口生活的改善,将有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三是中国的经济政策,正在发生彻底的转变;四是这种转变,必将影响世界其他共产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
邓肯所举的事实,一下子就说服了犹豫不决的高级编辑们。他们通过投票,选择邓小平为1985年的 “年度风云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