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迈克羁押在市第三看守所。
迈克今年35岁,毕业于北美一所名牌大学,获得过金融学和会计学两个学士学位。去年10月,他因涉嫌触犯中国法律被羁押在广东省深圳市第三看守所。受西方一些媒体的影响,他一直对中国的监狱有偏见,然而在中国看守所等待法院判决的日子里,他从恐惧到理解,并且主动撰文告诉世界:“我的所见与所闻完全不同。”
涉嫌走私钻石被羁押
8月初一个下午,记者与迈克面对面。迈克有混血血统,黑头发黑眼睛,很健谈。
迈克大学毕业后,在北美一家银行工作。而当他看了章子怡主演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后,从此十分心仪影片中那种类型的东方女性。2005年,他到上海参加朋友的婚礼,结识了一位中国女友,一见钟情,两个星期之后,毅然迁到上海居住,往来上海和香港之间从事金融投资工作。中国深邃的传统文化和浓厚的家庭观念,像磁铁一样吸引着迈克。
去年10月,迈克前往香港迎接一位从以色列来的友人,两人经皇岗口岸入境,海关人员在迈克的行李中检获一批钻石。虽然迈克辩称,以色列人暗地里将钻石藏匿在他的包内,但他的行为客观上触犯了中国法律。
今年3月14日,迈克的案子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检察机关认为,迈克携带76.9克拉钻石入境,涉嫌偷逃海关关税45.5万元人民币。目前,正在等待法庭的宣判。
曾对中国监狱有误解
迈克看过美国电视剧《越狱》,剧中囚犯勾心斗角、拉帮结派,狱警铁血镇压的情节,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监狱就是一个充满暴力的地方。而西方媒体对于监狱的报道让他觉得,中国监狱只会比国外监狱更糟糕。
起初,迈克被留置在拘留所。一天,民警告诉他将被转送到看守所羁押,迈克担心极了:“会不会挨打?有没有足够的食物?医疗条件好不好?能否得到平等的对待?”
迈克忧心忡忡地走进监室,看见12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自己,冲着大家拱手说:“我不会打架,也不是来打架的。”一个粗壮的“大块头”拿着枕头走过来,迈克心里怦怦跳,下意识地后退。不料“大块头”只是把枕头递给他,做了一个手势,示意他睡觉。
狱中感受诸多新鲜事
进入看守所后,迈克一直心存忧虑。管教民警看出了迈克的不安,及时找他谈话,介绍看守所的管理规定,告知迈克要调整心态,中国法律规定人人平等,在押人员的合理要求可以得到满足。这样的交流每天有两次,从心理健康到饮食起居。有一次,管教问他:“你的文化背景是怎样的?”这句话让迈克感到惊讶:“在外国,警察把你关进去,不会多问一句话,尤其是与案件无关的个人问题。”中国监狱里的种种新鲜事,使迈克的固有观念开始变化,紧张的情绪渐渐舒缓了。
迈克深深感受到中国的看守所与自己想象的大为不同。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点,他特意撰写了一篇文章,题为《我在第三看守所的时光》,文中包含了他对中国人权的重新认识以及对中国和外国监狱差异的探讨。迈克在文中说:“关于人权,没有统一的标准,中国的监狱尊重在押人员的权益,难能可贵。”
管教很会“搞平衡”
看守所里的在押人员,周末的时候,可以收看中央电视台英文频道;放风的时候,可以打乒乓球,在阅览室看书。
更让迈克感兴趣的是,10余名在押人员同处一个小小的监室,却能够和睦相处,后来他了解到,这与中国传统的儒家哲学有关:“尊重他人,爱他人及平等待人,并持之以恒。”特别是监室里有一些印度人,对饮食有特殊要求,管教民警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制订了专门的菜谱,每个月到使馆取祷告时间表送到监室。迈克认为,管教将严格管理和人性关怀平衡得很好。
所长肖敏成说,看守所要求监管民警严格执法与人文关怀并重,努力激发在押人员感恩的心,让失足者早日回归社会。迈克的管教民警吴胜源说,一个笑脸,一声问候,主动询问在押人员有没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教们每天的“功课”。在这里,微笑就是沟通,就是工作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