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研究相关文档
抓住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访河南省三门峡市市委书记李文慧代表
发布时间: 2010-03-04    作者:刘先琴 杜杰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3-04
  字体:(     ) 关闭窗口
  随着郑西高铁的开通,河南省三门峡市同郑州、西安等大城市实现了“2小时同城生活圈”,这为三门峡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上午到郑州逛商场,下午去西安看古城,晚上不耽误回家吃饺子。”三门峡市市委书记李文慧代表形象地说出了郑西高铁带来的变化。

  在郑西高铁正式运营前,李文慧就指出:“要紧紧抓住郑西高铁开通、豫陕晋金三角战略合作、产业结构调整、交通大建设和中央1号文件这‘五大机遇’,研究做好‘五篇文章’,为三门峡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豫陕晋黄河金三角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已被列入国家中部崛起规划。李文慧说,三门峡将依靠金三角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抓好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等产业的发展。比如,将建设虢国文化产业园、仰韶文化产业园,推进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开发等续扩建项目;进一步加快现代商贸物流业项目的建设,抓好大中海商业文化广场等项目。

  三门峡将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机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李文慧介绍,三门峡将在强化工业支撑、做强特色农业的基础上,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大三产,实现三次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同时,注重促转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注重增效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今年将迎来国家铁路公路建设的新高潮,李文慧表示,三门峡市也将突出抓好三门峡公铁两用黄河大桥及连接线、三淅高速公路、连霍高速改扩建、省道250线卢氏境水毁修复工程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建设,全力争取运(城)十(堰)铁路通过灵宝、卢氏,建设三门峡交通枢纽。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是城镇化发展的重点。李文慧说,三门峡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加快副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抓好310国道沿路城镇经济隆起带建设,着力提高小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

  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李文慧表示,面对机遇,三门峡这颗镶嵌在黄河岸边的璀璨明珠,在历史赋予的机遇面前,必将书写出快速发展的新篇章。

    1.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2. 曾铮:“十三五”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趋势
    3. 让市场机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起决定性作用
    4. 中国制造“全线下滑论”站不住脚
    5. 依靠改革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6. GDP7.7%,科技怎样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7. 产业结构调整“三箭齐发”
    8. 产业结构调整要走一条“新路”
    9. 追求没有“水分”的经济增长
    10. 以产业结构调整应对经济下行风险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