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我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陈奎元出席大会,并于会前会见了全体与会代表,同大家合影留念。陈奎元同志发表了题为《正确认识新中国60年,为推动国史研究做出新贡献》的重要讲话。中宣部副部长翟卫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龙新民、张启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陈晋,中央档案馆馆长、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秘书长黄浩涛,《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杨振武,中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组长李洪峰,中纪委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组组长王庭大,以及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滕文生和原副主任金冲及,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孙英和原副主任沙健孙、谷安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梦奎,国防大学原副校长侯树栋,原国家计委副主任甘子玉,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科扬,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滕藤,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解放军二炮原副司令员张翔,以及我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李明华、王炳林等出席了大会。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所所长、我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朱佳木主持。
会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陈晋,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谷安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副主任、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中国地方志协会常务副会长田嘉,先后代表所在学术团体致词,对我会第四届理事会的成立表示祝贺,表达了与我会加强合作、并肩前进的意愿。
陈奎元同志在讲话中说,新一届理事会受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之际。回眸新中国的60年,是光辉灿烂的60年,是令共产党人、全中国人民足以自豪的60年。以60年为着眼点,新中国取得的成就与中国历史上各个兴旺的时期比,与世界上资本主义各个大国开国以后的历程比,不仅是毫不逊色的,也是无与伦比的。今天回顾60年的风风雨雨,应当相信和肯定,毛泽东及其战友们领导中国人民奠定的中国社会主义江山根基是牢固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成功的;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就是显著的。
陈奎元同志强调,如何对待中共的历史,如何对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是最严肃的科学事业,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人民的命运。研究国史要求政治思想性强,要讲政治、讲正气,要秉持古来史学家优良的道德操守,决不允许凭个人好恶臧否革命领袖和其他先烈。“举之则使升天,按之则使入地”,轻薄为文、信口雌黄,不但是对先人的不敬,也是对中国人民的捉弄。国史研究工作者应当善于明察,并且做出令人信服的阐述。
陈奎元同志说,经历60个春秋,革命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改革开放初期的艰难选择也逐渐淡漠,有些人对国家取得的成就不知是从哪里来的,看到不尽如人意处也不知根源何在,看不清中国未来的前途应当向什么方向发展,甚至发生某些误解。如果我们听信那些告别革命的呓语,这种种疑惑就会使人们疏远并最终脱离社会主义的正确轨道。南北朝、五胡十六国时期,前赵统治下的凉州地方首领张骏不忘故国,在向东晋皇帝的上疏中说:“先老消落,后生不识,慕恋之心,日远日忘。”这几句话用之于今天,足以发人深省。国史工作者应当弘扬前辈的志愿,启发人们对于中国革命历史的了解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引导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共 产主义事业的信仰不要日远日忘,而是日久弥新。
陈奎元同志最后指出,国史学会应是马克思主义国史研究者的友好之家,是弘扬社会主义新中国历史成就、历史经验的坚强阵地,是为国史研究工作和研究者加强联系互相切磋的场所。编写国史是国家的大事,研究是编写的前提,国史学会的任务就是要为推进国史研究做贡献。希望本届国史学会充分利用庆祝建国60年的机会,团结广大研究人员和热心于国史研究的党政军老干部,在国史研究和国史学科建设上做出新贡献。
朱佳木同志在结束语中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刘云山同志出席国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成立大会,会见全体理事,是对广大国史工作者的极大鼓舞,将推动国史研究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国史研究成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陈奎元同志的讲话用精炼的语言评价了新中国60年,并就如何开展国史研究和国史学会的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为第四届理事会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四个兄弟学会负责人的发言,表达了对国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成立的祝贺和加强互相间合作的愿望,使新一届理事会更加增添了办好学会的信心。他表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引,有兄弟学会和中央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国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一定会履行好自己的光荣使命。
同刘云山、陈奎元同志一起在大会主席台就座的,还有第四届理事会新当选的6位副会长。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和来自中央国家机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共150余人,出席了这次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