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研究相关文档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and African Studies,University of London)
发布时间: 2010-01-25    作者:阳欣    来源:国史网 2010-01-25
  字体:(     ) 关闭窗口
  这座已有92年历史的学院目前拥有约300名教职员工,其中包括许多国际知名学者,他们有的同时在牛津、剑桥、香港等国内外高校任教,主导着英国乃至全球在亚洲研究、非洲研究和中东研究领域的话语潮流。专门从事中国学研究的有中国和内亚语言文化系(The Department of the Languages and Cultures of China and Inner Asia)、中国学研究中心(Centre of Chinese Studies)、台湾研究中心(Centreof  Taiwan Studies)和当代中国研究所(Contemporary China Institute)。中国国家汉办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合作建设的伦敦孔子学院(The London ConfuciusInstitute)也设在这里,以促进英国的汉语教学,加深英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并致力于推动英国在这些领域的学术研究。另外,历史学系(Department of History)、东亚语言文化系(Department of the Languages and Cultures of East Asia)等很多其他院系的学者也以自己所在的学科为特定视角,对中国社会文化的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2002年以来亚非学院当代中国研究代表性的学者及其主要论著有:
  1.Frank,中文名冯客,亚非学院历史学系教授、香港大学人文学院讲座教授,专攻中国近代史。代表作有:
  (1)《近代中国的犯罪、惩罚与监狱:1895-1949》
  (2)《麻醉文化:中国毒品史》
  (3)《舶来品:摩登玩意儿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美版);又名《摩登玩意儿物质文化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欧版)
  2.Michel Hockx,中文名贺麦晓,是东亚语言文化学系的教授、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专攻中国语言文学。代表作:
  (1)《阅读东亚的作品:文学理论的边界》
  (2)《风格问题:现代中国的文学团体和文学刊物,1911-1937》
   (3)《当代中国的文化》
  (4)《共和国时期的中国文学社团》
  3.Craig Clunas,艺术与考古学系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Fellow of the British Academy),专攻中国和东亚艺术史与文化,特别在明代文化研究方面,著作颇多,也很有分量。他一向力倡对中国物质文化的研究,以1991年发表的《长物志:近代中国初期的物质文化与社会地位》、1996年发表的《丰美之地:中国明代的花园文化》[9]、1997年发表的《近代中国初期的图画和形象》和《中国艺术史》等著作闻名中国学研究界。
  期刊:
  《中国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全方位地研究当代中国(包括台湾)的一流国际性刊物,其办刊宗旨是从多学科视角对现当代中国进行广泛、深刻的研讨。该刊的研究主题涵盖了人类学、社会学、文学、艺术、商业、经济、地理、历史、国际关系、法律、政治等多个领域,编辑人员由一流中国学研究学者担任,撰稿人来自世界各地。《中国季刊》自1960年创刊以来,目前,已出版194卷,刊登的稿件包括论文、研究报告、书评和报道中国时事的刊物记事。
  当前亚非学院学者的中国学研究具有如下特点:
  1.时间跨度较广。从明代、清代、民国时期直到现当代,前后时距达600多年。
  2.主题较为多元。在所列举的23部作品当中,不但传统的中国艺术、文学、历史等中国学研究主题继续吸引着不少优秀学者为之勤奋耕耘,而且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中国海外移民、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民俗、大众文化等新兴现实主题发生了兴趣,他们热情地投身于这些当代主题的研究,并不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3.重视实证。无论是就中国古典文艺主题还是就当代政经法律主题,这些研究者都十分注重对实证的搜集和运用,他们或者梳理大量的史料、文物,或者析取了丰富的当代有关文献,或者深入中国农村或都市进行详细的实地调查和访谈,为自己的论点提供切实可靠的证据。这沿袭了启蒙运动以来的英国近代学术传统,显得比较严谨,符合科学精神。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