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研究相关文档
地方志工作要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
发布时间: 2010-01-06    作者:朱佳木    来源:国史网 2008-01-06
  字体:(     ) 关闭窗口

地方志工作要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

——在陕、晋、皖考察地方志工作时的讲话摘要

朱 佳 木

  编者按200792123日、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朱佳木分别在陕西、山西、安徽考察,与三省地方志部门座谈并发表讲话。朱佳木在讲话中强调,要认真总结首轮修志经验,把志书质量放在第一位,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地方志工作,用地方志工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本刊将这三次讲话的摘要合在一起,按照原有讲话顺序分为三个部分,并经作者本人审改后,用“地方志工作要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为题发表,以飨读者。

  这次我来陕西,是为了到延安参加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这个会是由当代中国研究所与陕西省方志办合作举办的,所以会后过西安,特意到省志办,向大家当面道谢。陕西是修志的大省,也是修志的老省,地方志工作的成绩显著。从刘培仓主任的介绍中,我感到陕西近些年地方志工作做得好,原因主要是领导支持,认识到位,措施得力,工作务实。袁纯清省长、赵正永常务副省长、罗振江副省长等,多次视察、研究地方志工作。尤其罗副省长,每到一个地市调研,都要与当地方志办的同志座谈,听取意见;并且亲自带队到省直有关部门督促、检查省志编修任务的落实情况,非常难得。市县志办对地方志工作的认识也很充分,有的县志办主任说,既然把我放到了这个岗位上,就要干出个样子来。正因为有这样的精神状态,所以在去年中指组与人事部联合表彰的十名地方志先进工作者中,你们汉中市志办的郭鹏同志就占了一名。省志办在工作上善于抓重点、抓难点,比如,与宁波大学合作办培训班,轮训全省县以上各级志办和修志部门的工作人员,提高修志人员特别是年轻同志的业务素质,这个措施对于保证第二轮修志质量就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自《地方志工作条例》出台之后,我在全国方志系统学习贯彻《条例》大会和到河南、内蒙古等省区调研时,都讲过一些意见,其中有的已作为中指组办公室的文件下发,有的已在通讯和杂志上刊出。今天要讲,大体上也还是那些意见,无非是强调其中的几点,与大家再交流一下。

     地方志工作过去没有立过法,可以说无法可依。现在有法可依了,就要抓有法必依。《地方志工作条例》写得很好,很全面,将地方志工作的基本内容都写进去了。我们要善于理解它,运用它。比如,关于机构问题。按照《条例》规定,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必须有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至于这个机构叫什么名字,法规上没有规定,也很难规定,我们不必强求。因为机构的名称是动态的,而法律要相对稳定,不能机构名称一变,法律也跟着变。再比如,关于经费和人事问题。《条例》明确规定:“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条例》还规定,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履行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年鉴,整理旧志,推动方志理论研究,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的职责。这说明,到地方志机构工作的人需要具有业务知识,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来的。再比如,关于年鉴问题。过去,编地方综合年鉴的单位五花八门,而现在,《条例》把编地方综合年鉴划归地方志的职责,说明这项工作今后应由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地方综合年鉴所要记述的对象与地方志基本一致,编年鉴对于地方志工作的作用不仅仅是锻炼队伍,更重要的是积累资料。《条例》规定,今后地方志每20年续修一次,如果将每年编年鉴的资料积累下来,续修志书就好办多了。

  《条例》的出台基本赶上了国家依法治国的步伐,大家要充分认识它的意义,珍惜和抓好这个机遇。现在一些省市制定了《条例》的实施办法,这是很有必要的。听说陕西也拟了一个实施办法的草案,即将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这个动作在全国各省市中仍然是领先的,希望能抓紧准备,争取早日通过。

     编撰地方志一定要实事求是,对这一点现在已经不是问题了。现在的问题在于什么叫实事求是,如何理解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秉笔直书,首先要把“实事”搞清楚,搞准确。其次,我们不但要讲“实事”,而且要“求是”,就是不能从表面上看问题,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本质上看。有时候,真实的东西不一定是本质上的真实。比如,建国初期,大多数人尤其是农村生活水平比起旧社会虽然有所提高,但提高不快,有的地方变化不大。这是不是事实呢?是事实。但这是否说明我们选择社会主义制度错了呢?不是的。我们今天讲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经济。当年决定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搞快速工业化,也是要抓住机遇,也是要发展经济。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近代又不断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家底很薄。搞重工业需要大量资金、物资、商品粮,而钱就那么多,需要的物资也有限,粮食生产能力又很低。怎么办?只能先顾一头,实行计划经济,把有限的资金、物资、粮食集中用于工业化建设。这就迫使我们不能不使人民,特别是农民在生活上暂时做出一些牺牲,勒紧裤腰带。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可能用很短的时间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使装备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后有那么快的发展,使工业品的出口大幅度增长;才可能大量生产化肥、农药、农用机械、灌溉设备,使粮食亩产在实行包产到户后大幅度提高,使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改善。所以,我们绝不能把主观臆造的事写入志书,也不能把凡是客观存在的都收入志书,搞有闻必录,那样也不等于就是实事求是。

     为什么《条例》规定对地方志书要审查验收,要组织保密、档案、历史、法律、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专家参加,就是要确定哪些事情能上,哪些事情不能上,不能说只要是真实的就都上。地方志虽然是资料性著述,但它从本质上讲属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种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旨在解释和改造世界的观念体系,任何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都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我们要提高执政能力,要从巩固我们国家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问题。境外有的情报机构专门收集内地的地方志,因为从地方志中有可能找到他们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在编纂地方志时,头脑中一定要有政治这根弦,这与志书政治化是两回事。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