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学者 >> 朱佳木 >> 著作精华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 2009-12-23    作者:朱佳木    来源:国史网 2009-12-23
  字体:(     ) 关闭窗口

  一、关于建设史学研究的创新体系

  2005年5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要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史学研究创新体系,就是从“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这一提法中引伸出来的。因此,我们要理解和实现史学研究的创新体系,首先应当全面准确地理解“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含义,切实弄清楚这一蓝图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和任务,以及为实现这一要求在体制、机制上的创新和在政治、组织上的保证。所谓“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指的是力争用10年时间,通过建设“六项重大工程”,即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课题研究和理论创新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网络信息化建设工程,国际学术交流基地建设工程;形成“五大研究中心”,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研究中心,中华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研究中心,国际问题理论与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四大作用”,即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智囊团的作用,人文社会科学交流中心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可代替的作用,从而把中国社会科学院建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人才荟萃、学科布局合理、体制完善、机制灵活、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在国内位居前列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从这一点出发,我认为建设史学研究创新体系,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更有力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研究领域中的指导,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把中国社会科学院各史学研究机构和史学刊物建设成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坚强阵地。在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中央组织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史学组研究任务的同时,提倡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各史学研究机构结合史学各分支学科的特点,由集体或个人选择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通过深入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理清学术界和非学术界对唯物史观的种种责难,旗帜鲜明地批驳史学领域中的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史学领域的指导地位营造良好氛围。

  第二,要大力发扬中国史学经世致用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把学术研究与党和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的优良传统,在抓紧基础研究的同时,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出发,围绕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斗争的需要,选择并设置一批现实意义较强的重大研究课题。例如: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研究、建国以来国家机构改革研究和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研究、古代社会建设问题研究、台湾史与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新疆治理研究、云桂边疆地区社会稳定研究、中日历史问题与中日关系研究、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研究,等等。通过这些研究,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服务,使史学研究在发挥我院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中,占有一定位置,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要努力加强史学领域中传统学科的建设,保持和创立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推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建设和完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史学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在一些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领域,如: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甲骨学、礼与中国古代社会、经学思想史、近代中国与世界、历代边乱与边政、世界古代中世纪史、西欧史、外国史学理论、古代都城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考古学的方法和技术等课题研究中,加大人、财、物投入的力度,使其在学术积累上更加丰富,在队伍结构上更加合理,在科研实力上更加雄厚,在科研手段上实现现代化,在学术创新上继续保持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于其中部分优势学科,如: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汉唐考古、先秦史、秦汉史、隋唐至明清的断代史、中华民国史、中国思想史、中外关系史,以及当代史和方志学研究等,要努力保持或逐步达到国际知名水平。应当看到,加强史学的基础研究同样是发挥我院党中央、国务院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第四,要主动加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各史学研究机构之间,社科院史学研究机构与国内外相关组织和团体之间的学术联系。应当进一步整合院内史学研究机构的力量,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我院史学学科齐全、研究力量雄厚、研究成果丰富、学术影响广泛的优势,为全国史学界坚持正确方向和严谨学风,起好带头作用。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比如,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和七个史学研究机构连续召开了五次的史学理论座谈会继续坚持下去,并形成制度;把由世界历史所、历史所、近代史所共同承担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的研究课题抓紧抓好;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成立的史学理论研究中心切实办好,使它真正成为院内外史学理论工作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承办的2007年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成员国代表会议筹备好,为我国争取2015年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主办权,使中国社会科学院真正发挥历史学科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的作用。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