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全会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开创了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新时期。胡乔木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和国务院研究室主要负责人,出席了工作会议并列席了全会,为会议和全会取得的巨大成果做出了自己特殊的贡献。他本人也在这次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委员,并在会后被任命为党中央副秘书长,重新回到了中央领导岗位(胡乔木从1954年起任中央副秘书长,1956年在党的八大上当选中央委员,后任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文化大革命”初被解除一切职务)。那段时间,我刚好担任他的秘书,有幸随他一起住进了会议所在地——京西宾馆,在那里度过了45个日日夜夜,亲眼目睹了会议的历史性进程和他为会议所做的大量工作。
一
中央工作会议是在1978年11月10日开始的。华国锋在会议开幕时宣布,这次会议只开20来天,议程主要是讨论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两个文件,以及明后年的国民经济计划,以备三中全会正式通过;中央政治局决定,在进入正式议程之前,先用两三天时间讨论从1979年1月起,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的问题(事后知道,这个决定是根据邓小平的建议而作出的)。但实际上,这次会议却开了整整36天,而且把一次单纯讨论经济工作的会议,开成了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拨乱反正,彻底纠正“左”倾错误的会议。会议主持人原来的设想与实际结果发生如此大的差异,这在党的历史上恐怕是极为罕见的。要弄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就不能不对会议之前的形势作一个简单的回顾。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我们党和国家从危难中得到挽救。出于政治考虑,在最初的一段时间,一些重大冤假错案暂不提出平反是可以理解的。但后来华国锋却提出和推行“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错误方针,一味拖延和阻挠平反冤假错案和恢复老干部的工作,这就很难让人理解了。例如,1977年3月,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时,陈云在书面发言中建议为天安门事件平反和恢复邓小平的工作,会议简报竟然以不符合中央主要负责人讲话口径为由,不予刊登。在党内老同志的一再努力下,邓小平在十届三中全会上虽然得以恢复工作,但华国锋又层层设防,迟滞各项政策的落实,甚至压制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企图在不纠正“左”倾错误的情况下,实现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随着时间的推移,党内外积蓄的疑惑和不满越来越严重,党内正确力量与错误力量的冲突越来越尖锐,以至三中全会之前已到了不能不爆发的程度,而且果然爆发了。
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开始时,华国锋一方面宣布明年全党工作重点要转移,另一方面又说这种转移是新形势的需要。会议进入小组讨论后的第二天,即11月12日下午,午睡一醒,胡乔木就叫我到他房间。他说:把工作重点的转移讲成是形势的需要,这个理由不妥。应当说,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就要把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建国后,我们已开始了这种转移,但是没有坚持住。因此,这次的转移,是根本性的转移,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转移。不能给人一种印象,似乎今天形势需要,就把工作重点转过来,明天,不需要了,还可以再转回去。他要我帮他查几条马列和毛泽东有关这方面的论述,说下午的小组会上要用。下午,他在发言中引用了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的话,说明“我们的一切革命斗争,终极目的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党的一贯立场,是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并不是任何阶级斗争都是进步的,其是否进步的客观标准,就是看它是否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经济脱离政治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政治脱离经济也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他说:“除了发生战争,今后一定要把生产斗争和技术革命作为中心,不能有其他的中心。只要我们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国内的阶级斗争也不会威胁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地位。”他的发言很快被简报全文刊用,得到大多数与会者的赞同,并在他后来负责起草的全会公报上反映了出来。
就在胡乔木发言的同一天,陈云在东北组发言,率先解放思想,冲破了华国锋为会议设定的框框,起到了扭转会议方向的作用。他在发言中说,他完全赞成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但是,安定团结也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关心的事。干部和群众对党内是否能安定团结是有顾虑的。对有些历史遗留问题,影响大或者涉及面很广的,需要由中央考虑和作出决定。接着,他列举了薄一波等61人和陶铸等人的历史冤案、彭德怀的名誉恢复、天安门事件的平反、康生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严重错误等6个问题。陈云当时在党内虽然只保留有中央委员一职,但由于他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中形成的巨大威望,由于他讲的6个问题恰恰是触及到“左”倾错误要害的关键性问题,道出了大家憋在心里很久的话,因此,他的发言在简报上全文刊登后,立即引起了各组代表们的热烈响应,一下子使会议气氛活跃了起来。大家很自然地把话题集中在“两个凡是”、真理标准讨论、天安门事件、冤假错案等等这类政治问题上,眼看着会议一步步脱离了事先设置的轨道,成为向“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发起的一场总攻。全面认真地纠正这些错误,已经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洪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