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学者 >> 姜辉
姜辉:新时代怎样进行伟大斗争
发布时间: 2020-01-17    作者:姜辉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2019年第21期 2019-11-06
  字体:(     ) 关闭窗口

  进行伟大斗争,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题中之义,又是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科学判断和时代课题,并将“伟大斗争”置于新时代“四个伟大”的首位。在2019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为什么进行伟大斗争、怎样进行伟大斗争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要求全党同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准确把握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意义、内涵、特点、方向、目标、方式、要求及战略策略,是至关重要、至为迫切的。

  新时代共产党人必须敢于和善于斗争

  斗争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品格。马克思主义是追求全人类解放、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是指导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伟大斗争的行动指南,与以往历史上的斗争完全不同,具有新的特点、内容和形式。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充满着斗争的艰辛与辉煌,是进行伟大斗争的雄壮史诗。

  敢于和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就没有今天的一切。中国共产党是在斗争中成长壮大的党,是敢于并善于领导人民百折不挠开展斗争又在斗争中不断取得胜利的党。无论弱小还是强大,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国革命的伟大进程,就是毛泽东同志讲的“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直至胜利”的伟大斗争进程。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坚持斗争、不懈斗争、顽强斗争,勇于和善于在斗争中前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也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这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面对国际国内各种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新时代伟大斗争具有新的历史特点,这是由其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所决定的。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弘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骨头要硬,敢于出击,敢战能胜。要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

  新时代伟大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新时代斗争的方向、立场和原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纲领目标决定的,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决定的,是由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国家核心利益、人民根本利益决定的。

  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也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的立场。始终与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在新时代集中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所以,进行伟大斗争的成效,归根结底要以是否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准绳。判断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坚守立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斗争胜利,创造历史伟业。
  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内容是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所规定的。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新时代之大变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都面临着复杂艰巨的问题挑战。全面从严治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消除金融领域隐患、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治理生态环境、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全面依法治国、处理群体性事件、打击黑恶势力、维护国家安全等,都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五个总体方面的风险挑战,都是当前进行伟大斗争的主要内容和主攻目标。只要风险挑战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我们的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牢牢把握正确斗争方向,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明确斗争本质,增强斗争本领

  进行新时代伟大斗争,既要明确方向、站稳立场、坚持原则,又要有高超的斗争能力、斗争艺术、斗争本领。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在各种重大斗争中,我们要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

  明确斗争本质,开展有效斗争。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新时代伟大斗争,不能盲目斗争,必须善于区分矛盾性质,针对不同性质的矛盾,展开针对性的有效斗争。新时代伟大斗争针对的主要是党在实现新时代历史使命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特别是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有,而且越来越复杂。领导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该斗争的就要斗争,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斗争本领的淬炼和提升至关重要。夺取斗争胜利,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斗争本领。善于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要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就像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不论何时,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之手段,达团结之目的;有理有利有节;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等项原则,必须坚持,不可忘记。
  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领导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斗争起来才有底气、才有力量。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要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最根本的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掌握核心要义,领会精神实质,把握丰富内涵,贯彻实践要求。要坚持在重大斗争中磨砺,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时候,越能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领导干部要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不论在哪个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要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