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辨析 >> 认清虚无本质
要想使人昭昭,自己先要昭昭
发布时间: 2016-11-30    作者:张炎良 刘郝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6-03-28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27日电(记者张炎良 实习记者刘郝)“古人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今天我们做思想教育工作、新闻宣传工作同样如此。要想使人昭昭,自己先要昭昭。就是说,要使受众把问题看明白,自己先要把问题想明白,这样才能把道理讲清楚、讲透彻。如果自己还没想通,讲出来的话、写出来的文章就难免生硬、牵强,要么说空话套话大话,要么说过头话。那种话既不解决问题,也没有人愿意听,甚至可能起反作用。”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朱佳木这样对记者说着自己对教育和新闻工作的看法与期待。 

  朱佳木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现在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长期从事党史国史研究和陈云生平思想研究。去年,中国青年网记者曾就社会上出现的诬蔑革命烈士、民族英雄的言行问题采访过他。 

  这次采访,记者首先向他提出应当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关于“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 的重要论述。 

  朱佳木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持和发展。现在有人说党和政府的媒体不能姓党,而应当“姓人民”。我认为,这起码是对马克思主义常识的无知。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政党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党性来自党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阶级性。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政党,因此,共产党的党性首先来自工人阶级的阶级性。由于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它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因此,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共产党的党性与人民性是统一的。我们说“党媒必须姓党”,就是说它首先必须坚持自己的党性,只有这样才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说“党媒”要做党的喉舌,就是说它只有做党的喉舌才能真正做人民的喉舌,或者说做党的喉舌就是做最广大人民的喉舌,二者之间并不矛盾。习近平总书记那次讲话中,在强调“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的同时,反复强调媒体“要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要“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呼声”,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就是对党性与人民性、党的喉舌与人民喉舌关系的最好阐释。他这样讲,不仅合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而且在当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那种反对“党媒必须姓党”的观点,不就是把党和人民对立起来了吗?他们口口声声说媒体要“为人民说话”,其实不过是拿“人民”当幌子,骨子里想说的是媒体应当代表少数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人。所以,赞成还是反对“党媒必须姓党”,实质不在于“党媒”要不要代表人民说话,而是要“党媒”代表人民中的最大多数说话,还是只代表少数人说话。 

  朱佳木还说: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要增强看齐意识,我理解这是指媒体要在道路、方向、目标和大政方针上向党中央看齐,是指在思想上政治上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这个要求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也是媒体必须遵守的政治纪律。我们党的纪律规定个人服从组织、全党服从中央,党的媒体当然不能例外,必须以党中央的声音定调。就像交响乐队一样,所有乐器只能以第一小提琴手的声音定调,否则就要乱套。由于媒体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和影响力,不仅要以中央声音定调,而且音调还要定准,不要跑调,就是说,既不要低,也不要高,否则差之毫厘,会谬以千里。凡事话说不到位、做不到位固然不好,过头了效果同样不会好。古人讲“过犹不及”,就是这个意思。 

  记者又问,现在有人认为网络监管与言论自由有矛盾,对此您怎么看? 

  朱佳木回答说:言论自由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必须加以保障,包括保障错误言论的自由。我们过去在这方面有过教训,应当记取。但同时也要明确,世界上从来没有抽象的绝对的自由,言论自由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不是无边无际的。在我们国家,言论自由首先要受法律的制约。《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刑法》规定,不得煽动分裂破坏国家统一;不得以造谣、诽谤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不得制作、散发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图书、音频、视频、资料或其他物品,或通过讲授、发布信息等方式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不得诬告、陷害他人;不得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不得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不得在战时造谣,扰乱军心,否则要受法律的惩处。其次,共产党员的言论自由还要受到党纪的制约。2015年10月修订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六章“对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处分”中明文规定:凡公开发表违背四项基本原则,违背、歪曲党的改革开放决策,或者其他有严重政治问题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的;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者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或者歪曲党史军史的,都要视情节予以相应处分,直至开除党籍。另外,言论自由还要受到道德的制约。无论任何人通过任何媒体发表伤风败俗的言论,都要受到舆论的谴责,承担由此造成的社会后果。可见,所谓言论自由,是指在法律、道德范围内的自由,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还要加上党纪的范围。那种认为言论自由就是不受任何约束、不分任何场合、想说什么说什么的观点,是不对的,也是没有根据的。 

  朱佳木说,邓小平曾经指出:“美国现在有一种提法:打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我们要警惕。资本主义是想最终战胜社会主义,过去拿武器,用原子弹、氢弹,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现在搞和平演变。”既然是打“无硝烟的战争”,是搞“和平演变”,使用的“武器”、“弹药”就离不开言论。所以,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在一定意义上讲,主要是言论之间的斗争。正因为如此,国内外敌对势力总喜欢拿“言论自由”做幌子。对此,我们要头脑清醒,不要上当受骗。 

  朱佳木说,弄清楚了上面这些道理,也就会弄清楚网络监管与言论自由的矛盾问题。网络是新媒体,一定意义上是虚拟空间。但它既然是媒体,就会产生社会作用,就同样不是法外之地,在它上面发表言论,同样要受到法律、党纪、道德的制约。我们国家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领导包括对意识形态、宣传舆论工作的领导。因此,网络中涉及意识形态、宣传舆论的内容自然要由党和国家有关部门负责监管,这种监管正是党对意识形态、宣传舆论工作领导的具体体现。当然,网络监管也要依法进行,《刑法》中就明文规定,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的要受相应处罚。不过,网络既然是新生事物,对它的监管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很成熟,只能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现在监管中有不应该删除的信息删了,也有该删除的信息没有删,两种情况都存在。对此,要通过不断加强和完善监管的方法来解决,而不能否定监管的必要性。 

  记者问朱佳木,青年人做为互联网的应用主体,最容易接触到网上传播的谣言和谬论,如何做才能使他们提高自己的辨别力? 

  朱佳木说,青年人要提高自己的辨别力,有很多途径,但最重要的还是学习,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书籍,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关文件、报告、讲话,学习党中央有关部门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水平,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增加历史知识特别是近代史、革命史、党史、国史的知识,才有可能辨别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下编造、散布的政治谣言和错误观点。 

  朱佳木说,现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社会上尤其是互联网甚嚣尘上,这股思潮以重新评价历史为幌子,以“碎片化”和胡编滥造、“恶搞”“戏说”历史为手段,以“告别革命”、否定革命为核心,以攻击、丑化、诬蔑革命领袖和英模人物为主要内容,以反对共产党领导、搞乱人心、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为目的。我们要提高对它的辨别力,尤其需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针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和清除其影响的问题,作出了一系列精辟分析和深刻阐述,是我们同这股思潮作斗争的有力思想武器。对此,他举了以下几个例子。 

  比如,对于如何看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性质,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了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个论述清楚地告诉我们,历史虚无主义绝非什么学术性的思潮,而是国内外敌对势力专门拿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历史做文章、专门为策动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动乱造舆论、专门同社会主义制度打心理战的政治思潮;我们与它的斗争绝不是可以平等讨论的小是小非之争,而是关系要不要坚持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大是大非之争。 

  再如,对于如何认识党和国家历史中的挫折和曲折,如何看待革命领袖和英模人物身上的缺点、错误,习总书记也有过明确的论述。他指出,要正确认识党和国家的历史,必须“牢牢把握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同时指出,正视领袖人物的缺点、错误,意在“总结和汲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不能因为革命领袖“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现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之所以在一部分群众特别是青年中有一定迷惑性,往往就是抓住我们党和党的领袖、英模人物身上的某些缺点、错误无限放大、大作文章,或者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显而易见,学习习总书记的论述,对于我们掌握看待这些问题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再如,对于如何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习总书记也作出过专门论述。他一方面指出,“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另一方面指出,两者“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 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加以割裂和对立,恰恰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喜欢做的文章,也是如何看待党史国史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学习习总书记的这一论述,无疑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这个问题。 

  在举出上述例子后,朱佳木说,从以上事例不难看出,学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精神,再遇到网络上诋毁党和国家领导人、歪曲党史国史的谣言和谬论,就会有辨别力、抵抗力。说到这里,他又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前些日子网上出现“列宁是德国间谍”的谣言,这个谣言最早是在十月革命前由俄国资产阶级政府为破坏无产阶级革命而编造出来的,后来在苏联解体前被反社会主义的势力翻出来炒作。如果我们对这个过程不了解,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论述,就会知道苏联解体、苏共下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和否定列宁、斯大林的结果,那么,起码可以认定这是一个政治谣言,而不至于人云亦云,上当受骗。所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是提高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推动下出现的各种谣言、谬论辨别能力的有效途径。 

  记者最后问朱佳木:党的十八大至今已三年多,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您认为怎样才能巩固这个胜利?您在陈云同志身边工作过,您认为陈云同志最值得青年团员、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精神是什么? 

  朱佳木说: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得以漫延,主要原因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在背后煽动的结果,但同时与我们党近些年来“四风”问题严重、腐败现象多发也有一定关系。因此,要击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除了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和国内外敌对势力打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外,还要从克服党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及揭露惩治腐败分子入手。我认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反腐败斗争,并没有分为治标和治本两个阶段,而是既治标又治本,边实践边巩固。比如,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党中央重新修订和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就是治本和巩固胜利的措施之一。可以肯定,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治本和巩固胜利的措施还会陆续出台。 

  朱佳木说,要对“四风”问题治本、巩固反腐败斗争胜利,除了制度上的措施之外,还要采取思想上的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反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要补足精神上的钙”,“打铁还需自身硬”。去年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时,他在纪念座谈会讲话中说:“我们纪念陈云同志,就要学习他坚守信仰的精神。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陈云同志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不动摇。”我认为,他对陈云同志精神的这个概括是非常准确的。我在陈云同志身边工作,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正因为有这样的精神,所以陈云同志才会有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作风。记得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为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发行了面值一元的纪念币,给党和国家领导人每人送了5枚,留作纪念。我把纪念币拿给陈云同志,他看了一眼对我说:“给他们送去5块钱,我不占这个便宜。”我想,如果我们党员、党员领导干部都像陈云同志这样一尘不染,何愁党风不能端正、党的威信不能提高,又何愁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被击退?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