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艇、潜艇配合飞机、大炮,这都是攻防作战最有力的武器。海军要有信心和决心,去配合陆军和空军,依靠坚固的海防工事去歼灭来犯之敌。即海军要与陆、空军协同作战,采用多兵种配合的战术来对付来犯之敌。[20]1950年5月,朱德出席全军参谋会议和中央军委会议,在开幕典礼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军队要实行统一编制,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要研究海军、空军、坦克兵、工兵、炮兵等诸兵种配合作战过程中军队配备问题。[21]1959年6月,在视察旅顺海军基地时,朱德教育战士要了解世界形势,分清敌我,团结朋友打击敌人防守海岸线,保卫领海,学习军队近代化的科学知识和陆海空军联合作战的方法和技术。正是在正确的战略战术思想指导下,逐渐成长起来的人民海军舰艇部队、海军航空部队和其他战斗部队,配合陆军、空军向沿海敌人展开了全面进攻,至1955年1月,解放了除台湾、澎湖、金门、马祖以外的全部东南沿海岛屿。
三、加强海防基础工程、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建设
海防基础工程、海军武器装备以及后勤保障工作,是实现海军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加强和巩固海防建设的重要环节。朱德在这些方面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建议,其中在海防基础工程建设方面,朱德提出加强海防工事建设和军港基地建设;在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方面,提出先搞巡逻艇、炮艇、快艇的主张;后勤工作方面,他认为要从现代化战争着眼提早准备。
1、重视海防基础工程建设
海防基础工程建设,不仅包括工程建设,还包括海岛建设和军港建设。海防基础性工程建设,是海军建设中的基础性工作,是战场建设的主要内容,因此应该提早建立起来。1951年8月30日,朱德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海岸炮兵要有坚固的永久性的壁垒,还要坚守海岸炮兵阵地。因此,炮兵除了经常操练之外,应当经常增修工事。最坚固的永久性的国防工事,是要靠海军的海岸炮兵和陆战队来修筑的,因为他们平时的调动少,战斗任务不多。这样就可以花钱不多,把工事修好。”[22] 1950年7月13日,朱德给海军司令员萧劲光的信中,对海军建设作了不少重要指示,“应该利用现有的时机和兵力,首先把沿海海岸各要地及岛屿的防御工事、防御设备建立起来,把各基地组织起来。这一任务应成为当前的工作任务,且应成为首要任务之一。”[23]1950年12月5日,他又致函周恩来,提出组建工程兵,在后勤部下统一指挥、统一计划,建设海防工事。[24]
军港建设是海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拥有岛屿6500多个,为了适应未来的作战需要,海军必须在重点海区选择海军舰艇和航空部队的驻屯基地。朱德多次视察沿海的海军基地,了解军港的自然地理状况和战略地位。北起营口,南至三亚都留下了他的足迹。1951年9月11日,海军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他致函毛泽东:“青岛市的胶州湾,是我国最好之军港。可容纳百只军舰,水深、湾大,口子很小。又是很好的商港,可容纳二三万吨的大船,可直靠码头。”[25]在毛泽东、朱德老一辈革命家的指导下,我国相继建立大连、天津、青岛、烟台、上海、宁波、海口、三亚等几十个港口、码头。
2、提高海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
武器装备水平在海战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朱德极为重视海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1950年9月,朱德致函毛泽东,分析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战略技术,他提出:“我们的对策,也应做长期打算。除整顿我们大量陆军外,海军应尽可能装备防卫和进攻的小艇及潜艇,另外拨一部分陆军做海防基地的陆战队,安上海岸炮是目前必须的。”[26]1953年3月5日,在海军首届英雄模范代表会议上,朱德讲到:海军不仅应该懂得海军性能,学会使用海上战斗的武器,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战斗,不管使用什么武器,你们都可以对付和消灭敌人。[27]1953年9月,朱德在听取海军司令员萧劲光报告时指出:“你们要抓紧搞造船厂。海军不是先去搞大舰,而是先去搞巡逻艇、快艇、炮艇。”[28]到1955年底,我国海军的主要装备有:战斗舰艇519艘,辅助船只341艘,各种飞机515架,各种口径海岸炮341门,高射炮336门。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海军舰艇装备有了长足的发展,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新型舰艇相继建立。海军武器装备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近海防御能力。
海军武器装备水平的进步离不开海军军事工业的发展,朱德对军事工业的建立与发展一直特别关心。他认为发展军工生产,生产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是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1951年8月,他就海军军事工业建设问题在致毛泽东的信中提出:“海军军事工业似应开始,我国上海、青岛、汉口的造船厂,均可造小艇,鱼雷快艇、扫雷艇、潜水艇、巡逻艇,亦均可制造。”“造小艇花钱不多,开始办是必需的”。[29]1952年7月8日,他在全国军工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军事工业是工人阶级对革命战争做贡献的伟大事业。军工建设是艰巨的,时间是紧迫的。我们今天的设备、技术和国防需要相差太远,所以要努力发展军事工业。[30]
3、完善后勤保障体系
后勤保障建设是海军建设的重要内容。朱德一贯重视后勤保障工作在军队建设中的作用。1950年10月,他在全军大军区后勤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后勤工作是平时准备,战时应用。能否打胜仗,后勤工作起一半作用。我们将来是打大仗,故后勤工作要从现代化战着眼去进行准备。”[31]1953年4月,在全军后勤领导干部集训队毕业典礼上,他又提出后勤工作要适应现代化战争的特点,要按照战略任务和战略计划来准备工作,以充分保证战时的供应。[32]朱德的亲切关怀,有力地推动了后勤建设的现代化。海军逐步建立起物资供应、工程建设、装备修理和卫生医疗等保障体系,海军后勤的组织机构、供应体制和供应方法也逐步形成,有力地保障了部队作战、训练等任务的完成。
在朱德等中国共产党老一代军事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经过60多年的艰苦奋斗,人民海军已拥有了弹道导弹核潜艇、攻击型核潜艇和常规潜艇,拥有了各种水面舰艇、各型水雷、各种电子装备等等先进装备,培养了大批适应现代海战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发展成为一支包括潜艇、水面舰艇、航空兵、岸防兵和海军陆战队以及各种技术勤务部队在内的多兵种的合成军种,已经成为保卫国家海上安全的重要力量。中国结束了有海无防的历史。
--------------------------------------------------------------------------------
[①]《朱德年谱》(新编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412页。
[②]《朱德年谱》(新编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445页。
[③]《朱德年谱》(新编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446页。
[④]《朱德年谱》(新编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843页。
[⑤]《朱德年谱》(新编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843页。
[⑥]邓礼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186页。
[⑦]《朱德年谱》(新编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362页。
[⑧]邓礼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187页。
[⑨]《朱德年谱》(新编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388页。
[⑩]《朱德年谱》(新编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454页。
[11]《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300页。
[12]《朱德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版,第806页。
[13]《朱德年谱》(新编本)(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433页。
[14]《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300页。
[15]《朱德年谱》(新编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411页。
[16]《朱德年谱》(新编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412页。
[17]《朱德年谱》(新编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445页。
[18]《朱德年谱》(新编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454页。
[19]《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300页。
[20]《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300页。
[21]《朱德年谱》(新编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377页。
[22]《朱德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版,第799页。
[23]金冲及:《朱德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758页。
[24]《朱德年谱》(新编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396-1397页。
[25]《朱德军事活动纪事》,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第767页。
[26]《朱德年谱》(新编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388页。
[27]《朱德年谱》(新编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445-1446页。
[28]《朱德年谱》(新编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454页。
[29]《朱德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版,第796-797页。
[30]《朱德年谱》(新编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431页。
[31]《朱德年谱》(新编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392页。
[32]《朱德年谱》(新编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4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