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国防建设70年
中国已建成10多条军用战机高速公路战备跑道
发布时间: 2010-07-12    作者:    来源:解放军报 2010-07-12
  字体:(     ) 关闭窗口

航空军事运输从无到有

   主题词:军事交通运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行”靠的就是军事交通运输。伴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壮大,经过几代军交人的共同努力,我军军事交通运输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初步构建了纵横衔接、通达完备的立体国防交通网络体系,探索出军地保障力量一体建设、一体运用的战略投送能力建设路子,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经受住了一次次严峻考验。

  跨国军演、跨区机动、陆空联合投送,战略投送能力折射军队战斗力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立体交通网络已初具规模,军事交通由过去的单一保障向立体保障跨越,运输方式由过去陆路交通运输为主,变成天上、地面、水上立体输送;运输手段由过去的“闷罐载运”,发展到高速公路汽车、铁路动车组、空中大型运输机的“快速机动”。部队快速机动能力和远程投送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有力保障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需要。

  汽笛长鸣,铁流滚滚。2007年7月28日13时10分,参加“和平使命-2007”演习的军用列车,缓缓从中国境内驶向国门,驶向俄罗斯境内预定演习地域。

  这次超长时间、超远距离、成建制携带重装备的跨国输送,往返2万余公里,是对我军远程机动保障能力的一次实际检验,在我军军交运输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秋风瑟瑟,机声隆隆。如今每到老兵退伍时节,一架架大型客机,就会满载着西部边防一线部队的老兵,从西藏拉萨、新疆喀什等机场腾空而起,飞往天府之国成都,飞向六朝古都西安。

  建国初期,我军进藏部队靠的是官兵的铁脚板,当时进出时间以年来计算。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后,人员、物资进出藏靠的是车轮子,以天为单位计算,一般要10天左右。如今改为空运后,往返周期以小时计算,只需2-5小时即可。

  这些头一天还在边关哨所站岗巡逻的老兵,第二天就可以和家人团聚了。

  兵贵神速。战略投送能力是军队作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支军队威慑力的大小,不仅在于规模有多大,兵力有多少,更在于其机动投送能力的强弱。

  2009年9月10日,在伟大祖国喜迎60华诞前夕,总后军交运输部结合广州军区某摩步师的跨区机动,组织了一次轻装部队陆空联合投送演练。

  一声警报划破长空,某部紧急启封车辆装备,采取摩托化快速机动至广西某机场。

  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划破长空,首先起飞的货机缓缓降落在湖南某机场,其他3架客机每隔两分钟相继到达,缓缓滑入停机位置。紧接着,13台机场专用保障车、11台地服设备、50多名机场专业保障人员、20多台联勤接运车辆,迅速驶入指定位置,展开协同保障。短短15分钟,数百名参训官兵及随行装备、物资卸载完毕。 

    1. 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运输建设思想的发展及启示
    2. 拉萨至贡嘎机场高速公路通车典礼举行 习近平出席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