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信息化建设
人民解放军积极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在军队建设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努力走信息主导、复合发展、自主创新、推动转型的中国特色军队信息化建设道路。
人民解放军的信息化建设,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指挥自动化建设,现已从分领域建设为主转为跨领域综合集成为主,总体上正处于信息化全面发展的起始阶段。当前,人民解放军以一体化为发展方向,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建设结合、技术创新与体制改革结合、新研新建与改造挖潜结合,强化综合集成,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逐步形成和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以指挥信息系统为重点的军事信息系统建设取得成效。2006年军事综合信息网开通运行,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基础信息保障能力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建设取得进展,战场信息支援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化训练手段有了较大发展,测绘导航、气象水文和空间环境保障体系进一步优化,一批后勤、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全军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全面展开。
主战武器系统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着眼提升主战武器系统的快速感知、目标定位、敌我识别和精确打击能力,对部分在役坦克、火炮、舰船和飞机进行了信息化改造,一批信息化水平较高的新型作战平台研发成功,精确制导弹药的比例和规模不断扩大。
信息化支撑环境得到改善。初步建立信息化领导、管理和咨询工作体系,信息化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得到加强。信息化理论探索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不断深化,制定了军队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和指导性意见,修订完善了技术规范,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的院校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加快人才培养
人民解放军继续推进人才战略工程,完善人才培训体系,突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努力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2008年4月,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军队干部培训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完善以逐级培训为主体、岗位培训为补充、培训与使用相一致的全程全员培训体系,形成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衔接、军事教育与依托国民教育并举、国内培养与国外培训结合的格局。
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采取送学培养、在职学习、交流任职、轮岗锻炼等多种形式,加大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力度。把联合作战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合理区分各级各类院校教学任务,实施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构建院校培训与部队实践并重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军队院校重点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做好军队生长干部选拔培养工作。2007年10月,中央军委批准、四总部联合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招生工作条例》,系统规范了军队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士兵学员工作。2007年底,国家教育部和总政治部联合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问题。目前,全国开展国防生培养工作的普通高校已达117所。军队在全国遴选近1000所省市重点普通中学,建立国防生源基地。
营造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建立健全人才奖励激励机制,重奖优秀指挥军官和参谋人才、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及科技创新群体。2007年以来,共投入7亿元专项补助经费,用于军队人才培训。2007年7月,中央军委发布《军队吸引保留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吸引保留科技领军人才、学科拔尖人才和技术专家人才。2008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军官考核评价纲要》、《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军官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军官考核评价标准(试行)》印发施行,标志着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指挥军官考评体系初步形成。
坚持依法治军
人民解放军坚持把依法治军作为正规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