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国防建设70年
强军之路——党中央、中央军委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 2009-06-26    作者:    来源:新华网 2009-06-26
  字体:(     ) 关闭窗口

  与时俱进——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在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中,贯穿在江泽民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中。

  “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核心是一个‘精’字。精,既是对‘量’的要求,更是对‘质’的要求。”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党中央、中央军委下决心解决影响和制约军队战斗力提高的体制性障碍,对体制编制进行深刻的调整改革。

1997年9月,在百万大裁军的基础上,军队裁减员额50万;6年之后的2003年9月,再次裁减员额20万。与此同时,中国军队领导指挥、管理体制和部队编成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等高技术军兵种不断加强。

  1998年4月5日,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成立,实现了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

  军队和武警部队停止经商活动,加快改革保障体制和保障方式,启动三军联勤,后勤保障社会化逐步推开。

  改革完善院校培训机制,压缩院校规模,合并撤销一批军队院校,组建5所综合性大学,院校教育逐步实现规模化、综合化、集约化。

  建立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高素质人才机制,走开军队干部由自己培养与国民教育培养并举的路子。

  兵役制度改革、军官服役制度改革、作战指挥体制改革陆续出台……中国军队推出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放眼世界,江泽民敏锐洞悉到,世界新军事变革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质变阶段,信息化是这场变革的核心。他作出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必须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走以机械化为基础、信息化为主导,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之路,实现中国军队现代化跨越式发展。

  进入新世纪,江泽民提出,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到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进一步明确,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抓信息化这个本质和核心。

  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军队建设和改革全局,人民军队开始迈上跨越式发展之路。

  “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

  1995年春,正值赣江两岸杜鹃花红的时节,江泽民沿着毛泽东创建人民军队的足迹,一路风尘从湖南来到江西。走过这片浸透着先辈鲜血的土地,江泽民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能够使我们这支军队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听党的话。

  “一个军队要有军魂。我看,我们军队的军魂就是党的绝对领导。”他反复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他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提到“军魂”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中国军队作为中共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军队的本质所在。

  在继承中发展,优良传统历久弥新;在实践中创新,政治优势永葆生机。江泽民强调要继承和发扬党领导人民军队形成和发展的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探索和把握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增强针对性、系统性和创造性。

  1994年,他亲自部署和领导了在全军范围开展的爱国奉献、革命人生观、尊干爱兵和艰苦奋斗四个教育。

  1995年5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颁布重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

  1999年8月,中共中央批转了《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

  2000年10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总政治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这一系列重大举措,集中体现了加强和改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新鲜经验,推动着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

  如同巍峨长城的坚实基座一样,军队建设的基础在基层。江泽民情注基层官兵,海拔4100米的冰峰哨卡印下了他的足迹,零下30摄氏度的北疆军营留下了他的问候……从西北边关到南国小岛,在担任军委主席的15年间,他看望过200多个基层连队。

  情系百万兵,深情铸长城。15年间,中国军队战斗力大幅提升,履行职责使命的能力明显增强——

  1995年下半年至1996年3月,人民解放军在东南沿海进行的一系列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充分显示了高技术条件下的整体作战能力和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1997年成功进驻香港,两年后又成功进驻澳门,人民解放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1998年夏,30万子弟兵决战三江,与人民群众一同战胜了严重洪涝灾害,展示了攻必克、守必固的强大战斗力。

  1999年,当共和国迎来50华诞的时候,人民军队以崭新的风采出现在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三军将士的威武军容、高昂士气和精良装备再次向世人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座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15年继往开来,15年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越走越宽,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稳步推进,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