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灾区学校硬件跨越30年
军队和武警部队在地震灾区统一组织援建的8所学校,去年9月1日前后已有7所竣工交付,另一所也将在今年3月1日新学期开学前交付使用。到过灾区的人都会发现,这些学校都是当地标志性建筑,参观过这几所学校的人无不赞叹:“这样的硬件,全国的中小学也不多。”
为了让在大灾中身心受到重创的孩子们能够尽早摆脱痛苦,重新沉浸在希望的喜悦里,援建指挥部的官兵们像建自己的家一样重建学校,想方设法为孩子们提供最新、最好、最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生活设施。
在东汽八一中学,生态、节约、科技理念得到充分显现:德国进口的光导照明系统将室外光线高效导入,不开一盏灯,不费一度电,地下停车库内的亮度就与室外相差无几;离锅熄火的厨房燃气节能灶,只要炒菜锅一离开炉灶,煤气即刻自动关闭;校园内的天文堡,先进的天象仪和天文望远镜演示着春夏秋冬的四季星空和天体运动。
有一个故事被东汽八一中学师生传为美谈。在工程进入施工紧张阶段的一天晚上,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在家看电视时,恰逢中央电视台介绍清华大学研发的“空气源热泵”新技术。始终牵挂学校援建工程的他,立即拿起电话,指示有关部门对此项新技术引入学校进行可行性论证。现在,以清洁再生原料(空气和电)为能源,通过吸收大气中的热量来供应热水的空气能源热水机组,正在东汽八一中学高速运转。据校长周德祥介绍:“用这一新技术吸收大气中的热量来供应热水,取代传统的燃煤锅炉,不产生任何污染,还比烧煤锅炉节能30%左右,每年节约费用近10万元。”
地震后,北川擂鼓八一中学采用全寄宿制,以帮助灾后距离学校较远的乡村学生就读。济南军区援建部队坚持从学生需要出发,在学生宿舍的每个房间都设计了卫生间和洗漱室,并装有太阳能热水器,学生不出房间就能洗上热水澡,每个房间还安装了晾衣竿、梳妆镜、洗漱架、窗帘、挂衣钩等,每个楼层都设有热水器,不用下楼就可以打上开水。
都江堰八一聚源高级中学的现代化程度让所有参观者都十分羡慕:装备有48套多媒体教学系统、3间网络教室、1间语言教室、1间数字化实验室、9间普通教学实验室和音乐、美术等专业教室,安装闭路电视、校园广播、安防监控和一卡通等系统,配备2400套课桌椅、207套办公桌椅、470台电脑、1250张双层学生床、350套1400个座位的餐桌椅等设施设备。
空军援建的蓥华八一学校位于蓥华镇中心位置,学校安装着按国家一类标准配置的各种仪器设备。各种教学和生活设施配套完善,有电脑室、电子备课室、实验室和校园网络系统,配置电脑135台,4个标准塑胶篮球场、200米塑胶环形跑道及各种文体器械,是一所教学设施齐全、学习生活设施齐备的现代化学校。
尽最大努力,献最大爱心。人民子弟兵以对人民的无私大爱,为灾区群众献上了一个个样板工程。新建成的学校,校名里都镶嵌着“八一”两个闪闪发光的大字。宁强县广坪镇的孩子们看到落成后的八一中心小学说,真没想到,地震后能够这么快像城里孩子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
点点滴滴体现人文关怀
用真情传递爱心,以关爱抚慰心灵。为了让在地震灾害中遭受重创的心灵尽快扫去阴霾,8所学校的设计者们都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千方百计增加人文元素,用人文关怀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以人为本,是军队和武警部队援建学校共同的特色。擂鼓八一中学依山就势而建,建筑层次分明,学校的外墙在明亮的米黄、红褐主色调中嵌入青石材、羌族图腾等民族元素,校园中还使用了飘逸的膜结构、古朴的装饰柱和刚毅浑厚、寓意深刻的雕塑,与富有军营特色的大门融为一体。考虑到当地雨水多、雨季长,擂鼓八一中学的教学楼、办公实验楼、阶梯教室之间,全部用连廊连接。为方便疏散,各单体建筑均加大了走廊和楼梯的宽度,并增设了专门的疏散楼梯和平台,教学楼、办公实验楼采用错台式设计,二、三楼的学生可通过专门的疏散楼梯直接跑往室外,大大缩短了疏散时间。学校所有的建筑都考虑了无障碍设施,教学楼、办公实验楼、阶梯教室都设有供残疾学生使用的座位。专供残疾学生使用的宿舍是4人一间,对门、床、卫生洁具等进行了特殊处理,架设的都是单人床,装有浴缸方便残疾学生使用。
在都江堰八一聚源中学,细心的人都会发现,教学楼的走廊特别宽。原来,成都军区基建营房部在分析地震中学生伤亡原因时发现,很多震灾伤亡都是因为拥堵造成的,所以在设计新教学楼时,特别把走廊加宽到3.3米,比一般建筑物的走廊加宽了近1米。
海军援建的东汽八一中学,是军队在地震灾区援建的8所学校中第一个竣工并交付使用的。学校实验楼、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每层都用连廊接通,伤残学生不用上上下下,就可以在这4个建筑之间来回行动。新教学楼还特意加装了两部电梯,方便伤残学生上课。不仅如此,在所有建筑的主要入口处都设置了轮椅坡道,教学楼、宿舍楼底层全部设有残疾人专用卫生间,在多功能厅设有残疾人专用轮椅席,而在他们的集体宿舍里,则是援建指挥部为他们特制的矮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