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中国海军第十一批护航编队驶向亚丁湾。
2012年5月初,中国海军5艘军舰通过宫古海峡,驶向西太平洋训练。
2012年5月17日,中国海军“郑和”号舰抵达亚丁湾海域与护航编队展开联合训练……
当今,中国舰队在大洋上常来常往已成常态。那么,是什么时候第一次为远航解缆?是谁第一个开辟这远洋航路呢?
“龙的第八次航行”
1980年5月,一支代号为“580编队”的中国特混舰队出现在南太平洋上。6艘中国造“051型”导弹驱逐舰、远洋调查船“向阳红5号”等18艘舰船和4架舰载直升机,总吨位达17.4万吨,浩浩荡荡,向南航行。
自从1433年郑和结束宝船舰队第七次远航以来,久违了500多年之后,中国海军舰队重新出现在大洋上,而且,执行一项极为敏感的任务,全世界为之瞩目。美国人称之为“龙的第八次航行”。
站在指挥船高高舰桥上的编队指挥员兼政治委员刘道生,少年时参加红军,以后便是万里征战,1949年34岁时任海军副政治委员。
1953年春,他进入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指挥学院学习。23年之后,他成为率领人民海军走向大洋的第一位红军将领。他向2957名指战员发布动员令:“胜利完成编队所担负的任务,是对过去海军建设的全面检验,是对今后海军建设的有力推动,它将在人民海军建军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我们要建设强大海军
1967年7月18日,毛泽东、党中央批准组建中国洲际导弹海上试验的测量和保障系统。中国远程运载火箭试验需要海上靶场。以火箭发射场为圆心画一个半径1万公里的大圆,包括了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为保障火箭发射安全, 保障完整取得试验数据,无论是选择太平洋还是印度洋作靶场,都必须要有一支海军舰队前出到大洋去。
还在1958年中央军委扩大会上,刘道生曾发言:“经过10到15年时间,海军逐步发展舰船,在反对外来侵略时,用海上力量在海上阻止敌人,把敌人消灭在海岸、岛屿附近;平时用海军保障和支持国家和平利用海洋,以至将来到南极去。”他为此写了个意见书。毛泽东表示了很大兴趣,从海军政委苏振华手里要去了意见书。随后,毛泽东在6月21日大会上讲话说:“我们要建设强大海军。”
鸦片战争以来,多少仁人志士为加强海防,振兴中国,奔走呼号,但都以失败告终。而今天,正面临一个历史机遇。形势更加迫人,世界强国争夺海洋越演越烈,中国人必须未雨绸缪。
一次和平的战斗航行
1979年3月27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海军派出导弹驱逐舰编队,保障向南太平洋预定海域全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的任务。各种准备加紧进行。
1980年2月20日,中央专委会议批准了运载火箭全程试验实施方案,刘道生精心组织远航模拟航行。我作为机关工作人员参加此次模拟航行。
为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要求舰员将暂时不用的衣物寄存在岸上,要求每个人留下家庭详细地址。特别是,在补给物资时,看到舰上输送装殓尸体的塑料袋,一些水兵突然沉默了。刘道生向我说:“注意到水兵细微的心理变化没有?解放战争时,每次大仗前,战士们看到征集准备了棺材,他们心安;现在,战士看到装尸袋,心慌。战士所以视死如归,是知道牺牲的价值,有重于泰山。要使战士们了解所执行任务的目的、意义,给他们勇气,给他们力量。”
刘道生来到108号导弹驱逐舰。他问水兵:“到太平洋去,你们怕不怕?”水兵们齐声回答说:“不怕!”刘道生笑着说:“很好!只有经过大洋风浪考验的洗礼,才算是真正的海军。我们中华民族有过许多航海先驱,郑和率领宝船舰队曾经七下‘西洋’。最近还展出了唐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事迹,他在海上几经磨炼,百折不回,终于成功。更早时候,我们的祖先横渡大洋,到达美洲、拉丁美洲。我们要学习他们!”
108舰舰长刘子庚是人民海军初建时由野战军转来海军的。他也是第一艘中国造“051”型导弹驱逐舰的舰长。刘道生问他:“遇到特殊情况,比如外国舰船干扰,贴近航行怎么办?”刘子庚回答说:“我们严守纪律,服从命令。一是坚决防止和制止任何人的直接攻击;二是机动灵活,友好对待海上相遇的朋友。”刘道生说:“很好。我们第一次远航太平洋,是一次和平的战斗航行。有风浪,也可能出现敌情。我们坚持用有理、有利、有节的行动保障和平的航行,赢得尊重和友谊。”
甩开所谓“第一岛链”奔向大洋
1980年4月28日,18艘舰船分三个波次陆续起航。我海军编队一路保持无线电静默,隐蔽航行。这是中国人民海军的海上编队第一次登上大洋的舞台,途中会经历什么样的不测风云?谁也无法预料。
5月2日过琉球群岛,从日本宫古岛以东过宫古海峡,直转南下,经过菲律宾海峡,从美国托管的雅浦岛以西,穿罗加林群岛,跨越赤道到达南太平洋,驶过几内亚的圣马提阿斯,抵达预定海区的任务展开点。一些国家处心积虑、一厢情愿拼凑的、用来封锁中国的所谓“第一岛链”被人民海军远航舰队远远地抛在身后。
中国舰船编队的出现,使一片荒漠的海区,变得像闹市通衢一般,从5月2日日本飞机飞临编队上空侦察起,紧接着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飞机、舰船紧紧跟踪,每日晨昏,例行侦察。更有数不清的电波、各种遥测装置,紧盯这片海区,对准每一艘中国舰船。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和平的航行,需要战斗的航线。刘道生发布命令:编队成战斗队形前进!
5月9日,新华社授权发布公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由本土向太平洋以南纬7°0'、东经171°33'为中心,半径70公里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进行运载火箭试验。
开辟人民海军新航程
随着火箭发射日期临近,“好奇者”越来越多。澳大利亚驱逐舰“吸血鬼”号、教练舰“贾维斯湾”号、新西兰测量船“莫洛维”号,一直迫近火箭落区活动。
5月18日黎明,一阵细细的轻雨过后,流云散尽,海色更浓更黯。忽然,青色的海面向下沉降,红焰腾起,太阳从波摇水颤中喷薄而出。一个适合火箭发射的好天气!
刘道生命令:各舰加强警戒巡逻,保持无线电静默,确保火箭落区平安。
几天来,一直紧傍中国108舰航行的新西兰海军的“莫洛维”号,几次试图驶进试验区。
刘子庚命令向来舰发出信号:“请不要驶入我舰作业区。”
“我有权在公海自由航行。”回答颇不友好。并且突然转变航向,插到108舰左前方,随即升起信号:“我舰机械故障,失去机动能力。”按照国际航行避碰规则,必须避让左舷船只。“莫洛维”号想利用这一规定,趁108舰规避的空隙,插入实验区。刘子庚眼疾手快,果断地下达舵令,从“莫洛维”号右舷掠过,保持在原定航线上,阻挡它的插入。
刘子庚命令:“再发信号。”他字斟句酌地口授:“中、新两国人民是友好的,为了你船的安全,请不要驶入我舰作业区。”
善意被接纳了,“莫洛维”号放下橡皮艇,送来了他们的船徽、船史资料,提出要求:“可否允许我船船长访问贵舰?”
火箭即将发射,整个编队实行无线电静默,中止一切电讯联络,无法请示编队指挥部,只能由108舰自行决定。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莫洛维”号焦躁了,多次试图向试验区里航行。108舰如果硬行堵截,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碰撞,影响完成警戒任务。刘子庚认为邀请“莫洛维”号客人上舰是唯一可行的选择,万一发生纠纷,也便于当面磋商。与此同时,106号导弹驱逐舰也与澳大利亚“贾维斯湾”号进行了友好接触。
当108舰欢宴新西兰客人的时候,中国运载火箭“580—甲”于北京时间10时0分23秒302毫秒从中国本土起飞,横跨南北半球,飞越6个时区,于10时33分准确溅落在预定水域。3分钟内,172号舰载直升机发现火箭数据舱,及时打捞上来,全部过程5分20秒!
6月4日,“580”编队凯旋,抵达上海。
至此,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成功执行了“东风”5洲际导弹的发射试验测量、打捞回收和护航任务。此次由18艘舰船进行的远航是新中国海军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远洋军事行动,不仅标志着中国地地战略导弹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也意味着中国海军从此将逐渐走向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