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武装力量建设史
中国军队开门练兵增强军事互信 借鉴外军经验
发布时间: 2010-11-22    作者:刘逢安    来源:《瞭望》 2010-11-21
  字体:(     ) 关闭窗口

   11月7日,中泰海军陆战队员在泰国梭桃邑训练场举行排登陆战斗联合训练。这是中泰双方队员对岸滩发起联合攻击。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军事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涉外军事演习,与外军联合训练、联合演习,渐渐成为外界认识中国军力发展水平的风向标。2000年至今,中国军队已先后组织9场涉外军演,几十次与外军进行联合训练、联合演习。

  “揭秘”南海陆战队

  2010年11月2日,海军陆战队两栖突击登陆战斗在南海某海域打响,拉开代号为“蛟龙-2010”的实兵实弹检验性演习序幕。此次演习,参演兵力1800余人,出动武装直升机、扫雷舰、猎潜舰、登陆舰、两栖装甲车辆、冲锋舟以及各种直瞄武器装备100多部。演习按照登陆战斗全程组织,演练了机动集结、装载航渡、突击上路、夺占巩固登陆场4个训练课题。

  演习过程中,来自国防大学、海军指挥学院、空军指挥学院的75个国家的200多名外军学员,在岸上听取两栖作战演习情况介绍后,观摩了陆战旅兵力、装备浮渡装载演练科目,并随舰观摩两栖作战演习海上阶段兵力展开、火力准备、直前扫雷破障、泛水编波、突击上路等演练内容。演习结束后,在演习现地,观摩人员与演习导演部、指挥所人员围绕信息化条件下两栖作战的组织指挥、兵力协同、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互动研讨交流。

  其实,这是海军陆战队二度开放军营。早在2004年9月,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海军陆战旅已在广东省汕尾两栖作战训练基地举行了代号为“蛟龙-2004”的两栖登陆作战演习,来自法国、德国、英国、墨西哥的军事观察员和国防大学防务学院国际问题研讨班的50余人观摩了演习。

  而作为中国涉外军事演习的最新样板,可以说,“蛟龙-2010”军演体现了中国军队在合成化、专业化和透明化三大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

  回顾近年来的历次演习,在合成化方面,2004年举行的“铁拳”演习曾作出诠释。当时,加强的机械化步兵师在强击机、武装直升机的配合下,展示了中国陆军装甲部队的强大突击能力。直升机部队还为轮式战车进行了伴随式保障——为其空投油料包,体现了多种装备的联合作战能力。

  在专业化方面,去年举行的“必胜”军演给出了答案。演习中,“红军”和“蓝军”(假想敌部队)在雨中展开激烈对抗,而“中枢机构”——导演部首次退居幕后。德国的史蒂芬·托马斯上校在观摩军演后表示:“我对中国军人专业、团结的精神印象非常深刻,这次演习是对作战能力的一次综合展示。”美国战略新闻网也曾撰文指出,中国特色鲜明的“红蓝对抗”军事演习足以媲美美军和其他军事强国的演习。

  在透明化方面,刚结束的“蛟龙”演习更令人称道。演习中,受邀观摩的外军军官可以和演习指挥员就两栖战法进行直接交流,还可近距离了解新式两栖战车等装备。

  观摩“蛟龙-2010”军演的马来西亚海军舰队参谋长米奥尔·罗斯迪·亚厄弗尔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也称赞说;“演习组织得非常好,准备得很充分,尤其是两栖突击车令人印象深刻,性能非常先进。”

  随着中国涉外军演的规格、规模不断提升,外界对中国军力的认识也必将更加客观理性,这不仅有利于中外军队的相互沟通和专业性合作,还能更加全面地向外界展示中国军队威武、文明的风采。

    1. 中国军队历史性改革拉开大幕
    2. 阅兵展现中国军队现代化发展进程
    3. 中国军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4. 中国军队贯彻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
    5. 中国军队使命任务面临新需求
    6. 中国军队首发反腐“打虎榜” 十余位将官落马
    7. 中国军队再派部队援非抗埃博拉
    8. 自信的中国军队更加透明
    9. 外媒称中国军队不会盲目开战 因为失败可能性更大
    10. 国防部澄清中国军队建联合作战司令部传闻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