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及时发起一江山岛登陆作战
在战前准备工作完成之后,特别是逐步掌握战场制海权和制空权之后,张爱萍决定在适当天气条件下发起一江山岛登陆作战。1955年1月2日,他主持召开了三军参战部队连以上干部和战士骨干战斗动员大会,针对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签订后的台湾海峡形势新变化,结合人民解放军准备实行的新兵役法和军官服役条例,进行了深入动员。
1月12日,浙东前指在宁波举行党委扩大会议。张爱萍在检查分析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确有把握就发起攻击的指示精神和气象部门有关l月17日至19日天气晴朗的通报,决定于18日发起对一江山岛的攻击。14日,浙东前指下达命令,要求参战部队于16日按预定任务和部署展开,在17日24时前完成进攻准备。这时,参战的陆军第20军第60师4个营,海军各种舰艇l86艘,空军航空兵15个大队和海军航空兵7个大队共184架飞机,地面火炮、高射炮、海岸炮、舰载炮238门,以及后勤保障诸方面都完成了战斗准备,只等一声令下,立即行动。
1月16日,张爱萍等前指领导在听取敌情和气象等情况汇报后,将18日发起渡海登陆作战的决心向华东军区、总参谋部作了报告。17日,按照预定作战计划,张爱萍率前指人员由宁波去头门山指挥所,途中接到总参谋部复电:“我们认为,1月18日攻击一江山为时过早……总之,应以准备充分、气象良好为好,攻击时间可自行选择,甚至推至二、三月亦可,望照此执行。”
战役即将打响,在这前进还是后撤的关键时刻,张爱萍当机立断,打长途电话给分管作战的副总参谋长陈赓,力主按原计划发起攻击。他从战略高度指出:战备工作已完成,部队已向前展开,天气良好,又无美国飞机、军舰干扰,是难得的战机;若现在停下来,战役企图将暴露;老兵复员后,部队需要重新训练;况且,未来天气、敌情未必比现在的情况好。张爱萍陈述有据,坚定自信。在他的坚持下,总参谋部报中央军委,最终同意按原计划发起攻击,从而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战机,这才有了人民解放军首次也是唯一一次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的胜利。
1955年1月18日,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参战部队按预定作战方案,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发起总攻。战役发起后,张爱萍一直坚守在前线指挥所,仔细观察、精心指挥,及时发出必要的补充作战指令。当从望远镜中观察到大陈岛守军以炮火拦阻我航渡编队时,他立即命令空军轰炸机摧毁大陈岛守军的炮兵阵地;当从望远镜中看到一江山岛守军的暗堡火力阻碍登陆部队前进时,他命令:“强击机继续对敌人进行攻击。只要油料够,即使没有炸弹,也能从精神上威慑敌人,鼓舞我登陆将士!”此时,强击机群已经按计划完成三次低空攻击,准备返航,接到命令后又对一江山岛守军阵地进行俯冲,掩护登陆部队登陆,炸弹投完了,就用机枪扫射。飞机尖厉的吼啸声和强大的气流,给守军以巨大威慑,有效地支援了登陆部队作战。登陆部队发扬人民解放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光荣传统,迅速控制了全岛各制高点,并一鼓作气将遍布全岛的地堡、暗堡、洞穴里的守军全部歼灭。从战役发起到结束,仅用9个多小时就拿下被台湾当局称之为“固若金汤”的一江山岛,全歼守敌1086人,击毙以国民党军一江山地区司令部上校司令王生明为首的519人,生俘第4突击大队长王辅弼中校以下567人,无一漏网,打出了军威。
战斗硝烟未散,张爱萍就率前指人员一起登上了一江山岛,仔细察看战场情况及打击效果,然后慰问参战官兵,并要求部队尽快调整部署,肃清残敌,迅速转入防御,准备应对国民党军的反击。随后,张爱萍又到海军温台水警区和第5登陆运输大队布置解放大陈岛的作战任务。
在攻占一江山岛的同时,张爱萍还指挥其他参战部队迅速占领了大陈岛西南的披山岛。在败局已定的形势下,台湾国民党当局被迫于2月8日至12日,在美军120艘舰艇、500多架飞机、近万名海空军人员的直接援助下,从大陈及其周围各岛撤走2万余名官兵,并挟迫走l万多名群众。
国民党军撤逃后,张爱萍按照中央军委的作战意图,立即调整解放大陈岛的作战部署,组织指挥第5登陆运输大队舰船21艘装载公安第48团第2营及工兵、防化兵和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记者等1000多人,在海军掩护下,于2月13日拂晓进抵大陈岛。
战事发展正如张爱萍所预言的那样:“首先解放一江山岛,从这个大门打进去,大陈守敌可能慑于我军威势,不战自弃,向台湾撤逃,我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2月22日,张爱萍组织指挥空军部队轰炸了南麂山岛,守军于2月25日也撤到台湾,人民解放军随即进占该岛。至此,浙东沿海敌占岛屿全部解放。
一江山岛登陆战役准备充分,突然性强,速战速决,为人民解放军进行现代化作战提供了新鲜经验,堪称人民解放军战史上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的经典战例,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一江山岛登陆作战,打得很好!我军首次三军联合作战是成功的”。这次战役的胜利,既是中央军委正确决策、及时指导的结果,也是以张爱萍为首的战役指挥员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敌我各方面的情况,经过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确定战法的结果。正如张爱萍在总结中指出的:“我军解放沿海诸岛,特别是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役,是第一次组织实施陆海空联合登陆作战。当时,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这个仗怎么打?我们没有照套苏军的条条框框,也没有按照欧美那一套,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经过周密的筹划、计算,确定了自己的打法,结果打胜了……”
为此,张爱萍还赋词一首,题为《沁园春·一江山渡海登陆战即景》。这首词描述了战役的全过程,抒发了将军的英雄情怀。张爱萍将词修改后,分赠我俩。我们将这份记录着那段辉煌岁月的词作珍藏至今:
东海风光,寥廓蓝天,滔滔碧浪。看骑鲸蹈海,风驰虎跃;雄鹰猎猎,雷击龙翔。雄师易统,戎机难觅;陆海空直捣金汤,锐难当。望大陈列岛,火海汪洋。
料得帅骇军慌,凭一纸空文岂能防。忆昔诺曼底,西西里岛,冲绳大战,何需鼓簧。陡崖峭壁,钢铁堡垒,首战奏凯震八荒。英雄赞,似西湖竞渡,初试锋芒。
(作者:卢辉,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原研究员;袁仲仁,军事科学院原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