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武装力量建设史
人民解放军“五五军衔制”大将军衔刍议
发布时间: 2009-09-14    作者:沈力    来源:《军事史林》2004年第04期 2004-04-14
  字体:(     ) 关闭窗口

  尚未见大将军衔的授予标准

  1952年11月,军委总干部部拟定了实行军衔制度的初步计划,设置了军衔等级--元帅、将官、校官、尉官、军士、士兵,将官军衔为上将、准上将、中将、少将四级。1953年1月,军委颁发了《关于实施军衔制度准备工作的指示》,指出"拟于今年7月份全军实行军衔制度";当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中,将官军衔仍为四级,称大将、上将、中将、少将;1955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以下简称《服役条例》),第二章《军衔和肩章符号》确定将官军衔为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四级。

  1955年1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1954年9月恢复成立)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以下简称《军衔指示》),规定了以军队级别为主要依据、参照编制军衔评定军官军衔的方法;5月,国防部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编制军衔》(以下简称《编制军衔》)。

  在《军衔指示》、《服役条例》发布之前,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2次会议决定增补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为军委副主席,徐海东为军委委员;9月,中国共产党恢复成立军事领导机构--中央军事委员会,取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原军委副主席朱德、彭德怀、林彪,原军委委员、后任军委副主席刘伯承、贺龙、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原军委委员邓小平,后任军委副主席罗荣桓等11人为中央军委委员;同月,这11人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9月23 日,除邓小平外的这10人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这虽是题外话,但与大将军衔不无关联。

  1955年1月,军官开始实行薪金制度,此时,军队级别中的两级--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级、军委委员级合并为一级--大军区级,取消军委委员级;9月授衔时,元帅、大将中原为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级或军委委员级的军队级别同为大军区级。至于大军区级再度分为两个等级,则是后话了--1960年10月设"元帅级",顾名思义,与当时的元帅军衔相对应,相当于1955年1月以前的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级,元帅以下仍有"大军区级",相当于1955年1月以前的军委委员级,此"大军区级"非彼"大军区级",称谓相同,含义有别。

  《服役条例》第二章第9条是元帅军衔的授予标准--对创建全国人民武装力量和领导全国人民武装力量进行革命战争、立有卓越功勋的最高统帅,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军衔指示》规定了正兵团级以下各级军队级别与上将以下各级军衔的比照标准。《编制军衔》规定了兵团司令员以下各级职务与上将以下各级军衔的比照标准。唯不见大将军衔的授予标准。

  1955年初,人民解放军全军开始评定军衔的时候,军队编制体制的变革方兴未艾,领率机关由4个总部向8个总部过渡,军区由6个大军区向12个大军区过渡,四级军区(大军区、二级军区、三级军区、军分区)体制向三级军区(军区、省军区、军分区)体制过渡,编制等级变更,原有和新设机构职务交织,部队按新编制表定编、定员,官兵遵《服役条例》、《编制军衔》评定军衔。这就是评衔、授衔的特定背景。此时,若仅以军队级别--原军委委员级为主要依据,结合现任职务衡量,谁是评定大将军衔的适合人选呢?黄克诚,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1954年9月设立)副部长;谭政,国防部副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肖劲光,国防部副部长、海军司令员;粟裕,总参谋长;陈庸,副总参谋长、军事工程学院院长;罗瑞卿,公安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这6人应在评定范围之内。原军委委员张云逸、李先念、徐海东无军事职务,或专任政府职务,亦可不在评定范围之内。

  新华社新闻稿未公布大将名单

  1955年9月28日,新华社播发新闻稿《国务院授予军官将官军衔典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9月27日下午隆重举行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将官军衔典礼。

  周恩来总理分别把授予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军衔的命令状,--授予粟裕等在京将官。

  新闻稿未公布包括大将在内的全部将官名单,也未公布参加授衔典礼的"在京将官"名单。后来,人们逐渐从公开出版物中知道了那时授衔大将的姓名、人数、排名顺序--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徐海东,原军委委员,被授予大将军衔是适宜的。当然,对于这位1940年因伤病休养后,十几年无任何军事职务的高级将领来说,1954年单独一人被任命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三枚最高勋章--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被授予最高等级将官军衔--大将、且排名仅次于粟裕而位于第2名,显然是特殊荣誉。

  陈赓、肖劲光,系《幅度》中提到的"个别资深的"非军委委员的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得评为军委委员级"那种类型的人物。

  张云逸,原军委委员,被授予大将军衔是适宜的。

  就革命经历的历史渊源而言,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等7人均为原红一方面军干部;徐海东为原红25军干部;与前8人的职务、军队级别有差异的原红四方面军干部王树声、原红二方面军干部许光达加入大将行列,增加了各方代表人物的广泛性。

  李先念,原军委委员,原红四方面军干部,已专任政府职务,未被授予军衔。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