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国际安全
全球金融危机与当今国际安全形势
发布时间: 2010-11-11    作者:鲍世修    来源:人民网 2010-11-09
  字体:(     ) 关闭窗口

                                
  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在金融危机在全球搅得人心神不定、无不担心今后10至15年世界政经格局有可能劣转恶化的困惑时刻,究竟用什么方法来正确判断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安全形势的走向?我感到,认真学一学恩格斯的上述思想和他观察客观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一贯遵循的辨证思维,是一定会受到教益的。
  (一)国际安全形势走向的判定不取决单一经济因素
  要联系当今的全球金融危机来评估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国际安全形势走向,必须重温一下恩格斯在19世纪90年代就历史事件得以发生的决定因素问题所作的有关哲学阐释。
  1894年1月25日,恩格斯在给德国大学生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针对有人宣扬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唯一的积极因素,否认上层建筑的反作用等情况,写道:“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并非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
  根据以上解说,我们可以清楚地领略到,决定世界安全形势走向的,决不仅仅取决于单一的经济因素;尽管经济危机确曾在历史上催生过两次世界大战,但今天的国际社会、全球经济金融结构、国家间的政治外交格局、各国公众关注和参与世界事务的热情和条件等,都与20世纪上半叶的情况大不相同。这里择其要者说几点。
  1.和平与发展乃当代主题
  在当今世界,尽管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还有新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从总体上看,国际形势却仍在继续向缓和的方向发展。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时代的主流。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仍在不断增长。
  应当可以这么说,当今的世界,是和平、缓和、稳定,与局部性的战乱、紧张、动荡,同时存在,相互交织。世界已早不是过去的两极对峙,大国之间也无意大动干戈,因而不存在爆发世界性大规模战争的客观条件。
  2.当今世界存在许多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面对
  与上世纪前半叶相比,人类今天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了许多重大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相互渗透、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全球性问题,诸如:战争与和平、南北关系、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资源短缺、国际恐怖主义、跨国犯罪和信仰危机等,日益增多。这些问题或现象涉及到全球所有国家,而解决问题又非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所能办到或取得成效。这自然应成为制约世界规模战争爆发的一大重要因素。
  3.军事在解决国际大规模争端中所占地位下降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史看,长期以来,在解决国与国、集团与集团之间重大利害冲突或权力争端时,军事作为一种手段,往往占有优先地位。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种习惯做法有了很大改观。究其原因,不外有三。
  (1)正像恩格斯在100多年前指出的那样,当武器的威力巨大到使战争策划者对未来战争的后果无法确定时,它就反而会成为一种足以制约战争的重要力量。而在上世纪40年代中期问世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划上句号的原子弹,正是这样一种武器。
  武器威力无比巨大足以制约战争的思想,我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也曾有过表述。他指出,所谓世界战争,只有美、苏两家有资格打,但谁都不能先动手,因为双方都拥有能够毁灭世界几次的军事力量。这对世界战争就是一个制约。
  (2)分析19世纪80、90年代欧洲战争与和平的前景时,恩格斯还强调,要重视那些处于特殊地位的国家的作用,要看到当时欧洲广大民众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强烈愿望。今天的情况也是一样。中国,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一个代表。
  邓小平就十分重视在当代国际斗争格局中处于关键地位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制约战争作用。他指出,人口最多的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力量的重要因素。
  (3)经贸、外交和法律的作用,在国际交往中加大
  这是与恩格斯所处时代有着明显区别的一个特点。
  在经贸方面,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贸一体化的实现,使得各国经贸和生活方式的联系越加紧密,这无形中加大了企图通过发动大规模战争以赢利的代价。而政治对话、军事缓和、军备控制,也就有了更多的活动余地。
  在外交方面,最近这一、二十年来,外交民主化势头在世界各个地区的涌现,各国社会公众知情权要求的不断提高,国际化的NGO组织活动的增强,再加上信息传播的便捷和新媒体的推广作用,等等,大大削弱了国家权力在决定战与和这类大事上的垄断。
  在法律方面,冷战结束已20年。人类社会在这20年中取得的进步,使那段时期内盛行一时的军事霸权、外交强权等不得不受到一定约束,其优先性和权重也随之下降。另一方面,法制本身,随着各类国际法的日益完善,在处理各种国际关系的过程中,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而在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中,社会的声音正在逐渐放大,公民个体的权利和整体的社会力,在国际和平与发展中的作用在上升。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对未来的十年、十五年的世界安全大局,是不会产生什么重大影响的。
    1. 金融危机引西方反思制度弊端 寻“救赎”途径
    2. 国际安全形势回顾与展望
    3. 2010年国际安全形势若干特点探讨
    4. 国际安全形势:回顾与前瞻
    5. 大国关系与地区热点
    6. 使“今夜准备战斗”常态化
    7. 房峰辉与欧盟军事委员会主席会谈
    8. 中国展现核安全领域负责任大国形象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