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富民还是强军?这是世界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媒体反复讨论和争论不休的问题,中国自然也不例外。
世界进入新世纪后的头10年,世界上的主要大国为了加强未来战略的主动权,根据各自的地缘政治与军事战略部署展开了新一轮的军事变革或转型,将世界军事变革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和高度。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适时增加军费开支,推动军事现代化发展,完成军事变革和转型无疑自在情理中。但是,发展军事和增加军费也需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厘清富民与强军的相互关系。
现阶段,中国的国情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具备了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和大幅度增加军费的能力,但如何分配和使用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财富,是优先考虑富民还是优先考虑强军,或是富民和强军并举,就需要深思熟虑和通盘规划了。显然,目前中国的财力还没有达到富民和强军并举的程度,而优先考虑强军又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和目前的民生政策,富民的发展路径就成为中国政府的首选。
从中国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民生工程”看,中国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列入了未来发展的纲要。其中,为解决中国农民的养老、农民工的基本社会保障、世界性难题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市人口住有所居等问题,中国中央财政预算投入了大量的保障性资金,并且类似的投入还在不断增加。由此可见,当前中国将发展落在了富民上,体现的是“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而强军则让位于富民。
因此,优先考虑富民的民生问题,是中国适度发展军事和增加军费的又一能够站住脚的有力解读。
2011年度中国军费预算并没有因GDP总量的提高而大幅增加,近年来一直渲染和炒作“中国军事威胁论”的西方媒体也需要深刻反思一下了。应从新的视角,即从中国国防政策的定位来解读中国军费问题。
从中国的国防政策看,中国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是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出发,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近年来,中国政府历年发表的《年度中国国防白皮书》,无一例外地一方面全面分析了中国的安全环境,并深刻阐述了发展与安全相统一的国家安全战略思想以及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政策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重申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与各国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同时白皮书也明确指出: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国际、国内的形势当中联系互动是前所未有的紧密,中国仍面临长期、复杂、多元的安全威胁与挑战。基于目前大的国际和国内安全环境背景下,中国面临的安全威胁有传统的安全威胁,非传统的安全威胁,也有过去的生存的安全威胁,也有发展中的安全问题,也有国内的和国际的,有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还有军事安全方面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安全因素都交织在一起。
因此,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既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占优势的这种态势,也面对着外部的战略防范和牵制,还面对着分裂势力和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以及在维护社会稳定、反对分裂、应对非传统各方面的挑战。从这一角度看,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的基本态势进一步发展,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新挑战新威胁不断出现。对此,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大军事投入,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国的发展也需要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相应增加军费开支。
同时应该看到,中国的国防政策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或集团,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的国防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中国将更加积极地开展对外军事交往,参与国际安全合作,推动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反恐合作和救灾行动,中国不会与任何国家进行军备竞赛,无论国防政策怎样变化,中国国防的防御性是不会变的。由此,从中国国防政策的定位解读中国的军费问题,对消除“中国军事威胁论”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