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国防政策史
积极回顾十七大提出的关于中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思想
发布时间: 2009-09-14    作者:成克龄    来源:《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7期 2008-02-14
  字体:(     ) 关闭窗口

   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这一战略决策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在中国革命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中根据敌我力量悬殊的实际情况,在反对“ 左”倾冒险主义等错误思想的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在建国以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 中国一直坚持着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现阶段,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从国家战略安全和发展的高度再次提出这一思想, 具有鲜明的历史继承性和现实的合理性,应坚持联系最新形势,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科学方法,认真分析当前防御性国防政策的科学内涵。不难看出,在新时期下继续坚持这一思想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乃至国家总体建设将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这一重要承诺,不仅射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敛性, 也是对新中国建国以来一直坚持的国防政策的延续,更是新阶段基于实情所做出的必然选择。首先应当看到,任何一个国家奉行的战略思想都或多或少的与该文明的特性相关联, 中华文明是一种崇尚小国寡民、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种群,生存的满足并不依赖对外扩张。战争对于农业民族来讲只意味着生产的破坏而毫无利益可言。

  中国自秦汉以来一直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中央集权国家,大一统的思想往往表现为注重国内秩序而不是对外扩张,着重强调“ 不可怒而兴师”。传统的儒、道等思想重理、义而斥强暴,道家创始人老子就说过“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不以兵强天下”。墨家思想也主张“ 兼爱, 非攻”。在战争观念上特别强调“ 师出有名”、举“ 义战”等,在中国古代,战争谋略的最高境界是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吴子也认为,“ 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是以数胜者得天下稀, 以亡者众。”从这些古代著名思想家或兵法家们的言论里都体现出明显的非暴力倾向, 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对战争都是持一种慎之又慎的态度, 主张“ 非危勿战”。作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家, 孙子就认为“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明确指出不可轻易发动战争, 因此可以认为, 中国传统的文化氛围里向来就没有扩张的喜好。

  其次, 在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急需一个和平安定的国内环境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而同时, 一些好事国家一直对我国新生政权虎视眈眈, 将我之存在和发展视为对其利益潜在的威胁, 因此不断对我进行挑衅。在这样的环境下, 毛泽东在19554 月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 中国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 决不先发制人。必须把“ 制战”与威慑结合起来,1956 3月,彭德怀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作了《关于保卫祖国的战略方针和国防建设问题》的报告,指出,为了有效防止帝国主义的突袭,保卫人民革命和国家建设成果,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应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1985 6 月,邓小平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作了“ 世界战争的威胁还是存在的”但“ 在较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的科学判断。据此, 中央对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了战略性重大转变,即从原来的准备“ 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转变为对付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及军事冲突。其基本思想仍是奉行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

  1993 年初,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主持制定了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这个方针要求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 加快人民解放军的质量建设, 着重提高应急作战能力。

  今年,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一贯主张和平发展,坚持所有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反对搞各种形式的侵略扩张主义、霸权主义,反对对弱小国家的侵略及武力压迫, 坚持以和平手段解决各种争端, 坚持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由此可见,虽然建国以来中国的国防政策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点, 但仍然以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为基础。重在“制战”,注重遏制战争爆发,坚持战略上的防御和后发制人。

  第三,中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也是根据自身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国防发展战略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国家的战略方针、政策的总体规划, 国防战略是在国家战略总体设计的指导下制订的。早在1957 7 月,彭德怀同志在第三次国防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 就深刻解释了中国为什么要确定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他指出,确定军事上的战略方针,必须根据军事服从政治的原则,必须从我国的根本性质和根本政策出发来考虑。

  实行什么样的国防政策,必须从国家性质、任务及国际关系等方面来考虑,并最终符合最高目的即国家利益。现今, 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历史的轮迹屡次证明, 依靠扩张及武力压迫来发展自己必遭失败。中国选择的是和平发展道路, 其根据在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经济的必然要求, 中国不会重蹈资本主义侵略的覆辙, 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 中国的发展也将惠及世界, 恰如十七大报告指出,“ 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将继续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 扩大各方利益汇合点, 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①(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胡锦涛,解放军报社出版, 北京, 2007 年。) 中国的发展遵循世界发展的原则, 符合世界前进的潮流, 中国不会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因此, 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是根据中国政治、经济和外交关系等做出的战略抉择, 是基于国情的必然选择。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