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国防体制和法制
军队保障的新跨越
发布时间: 2010-12-13    作者:苏银成 张慧    来源:《解放军报》 2010-12-10
  字体:(     ) 关闭窗口
   20世纪90年代,当世界各国军队都开始将保障的力量之源投向社会和民间的时候,我国军队还是延续着“自我封闭”、“自办社会”的保障模式,无所不管、无所不包的自我保障模式成为制约军队发展的沉重包袱。

  为适应发展要求,2000年我军正式启动保障社会化改革。10年只争朝夕,10年攻坚克难,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不断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以人为本,引进社会保障力量

  2006年,第二炮兵装备部某军代表室一名老同志患了胰头癌,军队医院服务好、技术高,但是好多名贵的救命药不在军免范围之内,领导紧急召开会议,“不惜代价要抢救”,费用单位先垫付。

  “不惜代价”的背后是“代价巨大”,一下子花掉了22万元,军代室的家底都快被掏干了。

  “宁可把钱花在‘防’上,也不能等生病了再拿钱去‘堵’,这是我们走社会化保障的原因!”2007年,经仔细考察比较后,该军代表室正式与一家保险公司签订“门诊医疗保险”等商业保险合同,全室人员人手一份,绝大多数医疗费用都可以报销。

  “虽然每年给官兵参保拿了一点钱,对单位来说,那钱可省大了。”室领导说,以往全室每年医药费开支都在12万元以上,引进商业保险后,只需4万元左右。

  军地融合,经济技术优势互补

  一件件回收的废旧军服塞进机器填料口,经过消毒、破碎、开棉、纺丝等多道工序,变成再生纤维材料,用其纺制成的服装、箱包、毛毯等产品,性能和普通材料纺制的产品完全一样。浙江富润纺织材料有限公司的“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生产基地”,正是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与地方企业深度科研合作的结晶。

  按照2009年的《军服管理条例》规定,全军每年有多达上万吨废旧的07式军服需要回收,这很快让各级军需仓库库存告急。

  课题组成员在调研中发现,再生资源产业,是当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尽管许多地方企业已经跃跃欲试想进军该产业,但缺乏相关回收技术和大规模废旧纺织品回收渠道。

  “我们提供技术和原料,你们负责回收加工。”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提出的合作建议,很快得到多家地方企业的热烈回应。

  军地双方找准了利益契合点,实现从科研、市场到产业政策的深度合作。该研究所所长金友发感悟颇深:“军民融合,贵在双赢。”

  专注训练,发挥地方保障潜能

  广州军区航空兵某团执行救灾物资紧急运送任务,飞机降落在长春机场,需要加油后继续飞行。奇怪的是,飞驰而来的不是部队迷彩色的油罐车,而是民航的白色加油车。很快,“喝饱肚子”的战机再次轰鸣着直冲云霄。

  据该团团长王全胜介绍,8月1日以来,该团连续执行大连、长春、舟曲等地的抢险救灾任务,每次都要中转装载大批救灾物资,空中油量消耗较大,但他们从来没有为飞机加油操过心。只要一个电话,即可在国内数十家民航机场按规定程序签字加油。

  卸掉坛坛罐罐,部队轻装上阵。“进行保障社会化改革,目的就是要让部队从日常繁琐的保障工作中解脱出来,一门心思搞好训练。”南京政治学院贾吉平副院长如是说。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