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前沿追踪
当前,国防经济理论界的研究十分活跃,主要的研究热点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用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构建中国国防经济基本理论体系框架;依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军事战略,如何设计中国特色国防经济的发展战略[81 ]287 ;贯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思想,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经济发展道路[ 82 ]47 ;围绕主要方向作战军事斗争准备,探索国防资源规模、结构和布局的配置模式及调整方式[55 ] ;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如何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国防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52 ] ;关于中国特色国防经济的本土化、国际化研究,如何将国防开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国防开支的需求决定整合成统一论域[83 ]4 - 14 ;探讨国防经济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强国防经济内部结构优化理论研究[84 ]34 ;加强新型国民经济动员组织方式和结构研究,深入研究国民经济动员“平战结合”、“寓军于民”的有效途径[85 ] ;加强国防经济信息化理论研究[86 ] ;研究和揭示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国防经济保障的特点和规律,加强高技术战争国防经济保障理论研究的主要方向[87 ] 。
参考文献:
[ 1 ] 宋振铎、库桂生. 国防经济学概论[M] .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 2 ] 刘义昌等. 世界国防经济概论[M] .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
[ 3 ] 钱大林. 国防经济学60 年[M] .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
[ 4 ] 蒋宝祺. 中国国防经济战略研究[M] .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
[ 5 ] 库桂生、姜鲁鸣. 中国国防经济史[M] .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
[ 6 ] 万东铖. 军事经济运行机制重塑[M] .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 7 ] 姜鲁鸣. 中国国防经济历史形态[M] .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5.
[ 8 ] 蒋宝祺等. 邓小平新时期国防经济思想研究[M] .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
[ 9 ] 库桂生. 国防经济学说史[M] .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8.
[ 10 ] 于连坤、唐洪鑫. 国防经济学概论[M] .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
[ 11 ] 张振龙. 国防经济学[M] .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 12 ] 刘义昌. 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信息系统[M] . 长春:吉林出版社,2001.
[ 13 ] 张南征、张胜旺. 当前国防经济理论前沿问题研究[M] .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
[ 14 ] 董问樵. 国防经济论[M] .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 15 ] 上海财经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 科学发展观与国防经济建设[M] .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 16 ] 王玉芳. 探讨国防经济与国民经济关系[N] . 解放军报,1985 - 1 - 29.
[ 17 ] 陈智强. 北京国防经济研究会成立[N] . 人民日报,1987 - 3 - 4.
[ 18 ] 古日新. 固我长城是跨世纪的一项重任[N] . 解放军报,1996 - 8 - 6.
[ 19 ] 温庆生、沈永军. 专家聚焦国防经济转型[N] . 光明日报,2005 - 11 - 30.
[ 20 ] 刘化绵. 军事经济学辞典[ Z] .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 21 ] 硕建一. “军事经济”与“国防经济”异同浅析[J ] . 军事经济研究,1989 (12) .
[ 22 ] 张振龙、谢宝湘. 军事经济学几个前沿理论问题探讨[J ] . 军事经济研究,1999 (2) .
[ 23 ] 张跃、杜为公等. 中外国防经济理论比较研究[M] . 北京:海潮出版社,2002.
[ 24 ] 沈翔远、刘定奎、王文毅. 国防经济———我们共同的话题[N] . 科技日报,2002 - 9 - 20.
[ 25 ] 何善昌. 国防经济学[M] .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
[ 26 ] 樊恭嵩. 国防经济学[M] .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
[ 27 ] 刘义昌、武希志. 国防经济学基础[M] .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
[ 28 ] 金朱德、叶子彤等. 国防经济论[M] .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
[ 29 ] 古先光. 中西国防经济学研究对象比较[J ] . 空军政治学院学报,1998 (4) .
[ 30 ] 陈维民. 制订规范战略目标的原则要求[A] . 北京国防经济研究会编:国防经济发展战略论文集[ C] . 北京:解放
军出版社,1987.
[ 31 ] 刘春晓、楚红杰. 国防[M] . 北京:长征出版社,1998.
[ 32 ] 叶斌. 我国国防经济发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 ] . 发展研究,2005 (3) .
[ 33 ] 北京国防经济研究会编. 国防经济发展战略论文集[ C] .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
[ 34 ] 金朱德、郭轶军. 试论增殖型国防[A] . 北京国防经济研究会编:国防经济发展战略论文集[ C] . 北京:解放军出
版社,1987.
[ 35 ] 秦朝英、王东. 试论军民兼容的增殖型国防发展模式[ A ] . 北京国防经济研究会编:国防经济发展战略论文集
[ C] .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
[ 36 ] 琪坤. 中国军事经济史[M] .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
[ 37 ] 刘朝勋、任希魁. 论我国国防经济建设的跨越式发展道路[J ] . 理论月刊,2004 (8) .
[ 38 ] 高世光、牛惊雷、张大伟. 试论国防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现实基础[J ] . 国防,2005 (4) .
[ 39 ] 刘朝勋、任希魁. 论我国国防经济建设的跨越式发展道路[J ] . 理论月刊,2004 (8) .
[ 40 ] 谢涛、赫明鲲. 搭建军民结合平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J ] .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4 (5) .
[ 41 ] 王文波. 高技术战争与经济[J ] . 军事经济研究,1993 (3) .
[ 42 ] 池启水. 论我国国防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与途径[J ] . 兰州学刊,2006 (1) .
[ 43 ] 丰艳、许远利. 国防科研投资对经济增长效应的模型分析[J ] . 军事经济研究,2005 (7) .
[ 44 ] 任希魁、李志刚. 试论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经济发展道路[J ] . 经济评论,1997 (1) .
[ 45 ] 张明.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经济建设战略转型[J ] . 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7 (3) .
[ 46 ] 舒本耀. 机制设计与中国国防经济发展[J ] . 军事经济研究,2008 (4) .
[ 47 ] 田凤祥. 努力提高国防经济效益[N] . 中国国防报,2004 - 1 - 15.
[ 48 ] 库桂生、李庆云. 我国国防经济在调整改革中前进[N] . 解放军报,1990 - 8 - 9.
[ 49 ] 李怀信. 略论国防经济效益的特点[N] . 解放军报,1985 - 9 - 17.
[ 50 ] 迟浩田. 走符合我国国情并反映时代特征的国防现代化建设道路[J ] . 求是,1996 (8) .
[ 51 ] 陈德第. 国防经济大辞典[ Z] .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
[ 52 ] 古先光. 国防经济的市场配置特征[J ] . 中国军转民,2003 (4) .
[ 53 ] 刘义昌、李霖. 经济体制转轨后的我国国防经济建设[J ] . 中国社会科学,1996 (3) .
[ 54 ] 张亚兵、张亚伟. 关于加强国防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J ] . 广西社会科学,2006 (2) .
[ 55 ] 陈俨. 国防经济非均衡研究———对中国国防经济供求关系的制度性考察[ D ] . 北京:国防大学博士学位论
文,1999.
[ 56 ] 谈万强. 我国国防经济运行模式探析[J ]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 (3) .
[ 57 ] 姜鲁鸣、王碧波.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资源均衡配置[J ] . 财经研究,2007 (3) .
[ 58 ] 袁明全. 军事资源配置浅论[J ] . 军事经济研究,1993 (5) .
[ 59 ] 张亚兵、张亚伟. 军事物流产业组织变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一个有关国防资源配置效益的分析框架[J ] . 物
流科技,2006 (1) .
[ 60 ] 王涤非、郑新宇、陈正祥. 价格机制与国防资源配置[J ] . 军事经济研究,2008 (3) .
[ 61 ] 王文华. 新的国防经济资源因素与国防经济的发展[J ] . 军事经济研究,2002 (6) .
[ 62 ] 沈志华. 解读国防费[J ] . 中国军转民,2001 (3) .
[ 63 ] 李国亭. 关于我国国防费投入的若干定量研究[J ] . 管理学报,2004 (3) .
[ 64 ] 严剑锋. 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战略选择[J ] . 财经研究,2006 (9) .
[ 65 ] 黄宁辉、李明珠. 国防费效率导向的力量配置[J ] . 军事经济研究,2006 (1) .
[ 66 ] 潘爽亮、刘志峰、詹银针. 国防费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分析[J ] . 军事经济研究,2006 (3) .
[ 67 ] 张卓元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研究[M] .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 68 ] 蒋宝祺. 论我国国防经济体制面临的问题和改革设想[J ] . 军事经济研究,1990 (12) .
[ 69 ] 朱庆林、孟仁忠. 需求牵引型:中国国防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J ] . 经济研究参考,1999 (31) .
[ 70 ] 丁峰峻、罗海曦. 左右战争胜负之手———国防经济学浅说[M] .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89.
[ 71 ] 孔祥富、李伟. 国防经济建设的特征、规律与思考[J ] .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3 (3) .
[ 72 ] 蒋宝祺. 中国国防经济宏观分析[M] .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1.
[ 73 ] 李汉生. 完善国防经济动员三題[N] . 解放军报,2004 - 1 - 20
[ 74 ] 吴新哲.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国民经济动员工作[J ] . 军事经济研究,2007 (4) .
[ 75 ] 王黎霞. 近现代我国主要国防经济思想及对国防建设的影响研究[D] . 云南: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 76 ] 苏超岭、杨继平. 对国防经济动员的思考[J ] . 西南民兵杂志,1996 (9) .
[ 77 ] 凌胜银. 我国国防经济理论研究若干问题述评[J ] . 学术探索,2004 (3) .
[ 78 ] 李剑华.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充分做好军事斗争后勤准备[J ] . 中国国防经济,2003 (1) .
[ 79 ] 孟繁森、曹智. 我军初步形成大后勤保障格局[N] . 人民日报,1994 - 10 - 13.
[ 80 ] 石伟. 关于构建新时期军事斗争经济保障模式的初步思考[J ] . 国防,2008 (3) .
[ 81 ] 姜鲁鸣. 中国国防经济学:2005[ C] .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 82 ] 朱庆林. 中国国防经济理论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J ] . 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5 (4) .
[ 83 ] 罗敏. 中国国防经济学:2006[ C] .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 84 ] 肖裕声. 新中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历史启示和现实思考[J ] . 军事历史,2003 (3) .
[ 85 ] 张胜旺. 国民经济动员准备的根本是国防经济潜力建设[J ] . 中国国防经济,2003 (2) .
[ 86 ] 刘化绵. 中国国防经济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 . 中国军事科学,2001 (2) .
[ 87 ] 凌胜银. 我国国防经济理论研究若干问题述评[J ] . 学术探索,2004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