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国防经费和国防工业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国防经费结构优化
发布时间: 2009-09-14    作者:刘京书    来源:《军事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 2003-03-14
  字体:(     ) 关闭窗口

一、经济全球化与主要国家国防费预算的变动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潮流。主要表现为资本要素、技术要素、市场要素、人力资源要素在市场竞争法则的选择驱动下出现的全球性自由流动、转换和组合,以至于国别经济和区域经济被广泛纳人到全球经济体系之中,形成了相互依赖、利益共存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经济全球化的这种发展趋势,在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上,引发了许多深刻而微妙的变化。各国为了维护其自身的领土安全与经济安全,必然要在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以指导、调节国防经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运行,取得最佳的军事资源配置效益。中国已加人WTO,国防经济发展战略必然要与此相适应,在国防费分配、军队后勤管理及武器装备建设等方面,作出相应的方向性政策变更,使其成为锻造和提升中国军队战斗力的有效手段。随着生产、贸易、金融、服务等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的一体化,以及信息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巨大浪潮,国防消费呈现出某些共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围绕着效益、效率与安全相统一的主题,在国防费分配结构上出现了一些趋同点。

  1.经济全球化推进了国防工业的全球化,各国在国际军品市场采购的份额持续增长,采购费用逐年攀升。随着国际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效率的提高,各国的国民生产活动相互交错、相互衔接,在资源配置、产品开发以及生产管理诸方面进行着大规模的投资与服务转换。在国防生产领域,武器系统的研发与制造也从传统的国家自主单一模式转向国际化的联合开发、生产以及市场营销,形成了军工生产和军品贸易的国际化。海湾战争以来,现代化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军方的高度重视,国际贸易总额中军品贸易的份额大幅度增长。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统计,1997年世界军贸总额为463亿美元,①而目前全世界秘密的军品贸易额已达1000亿美元。②国际军品贸易市场上日趋激烈的竞争,降低了各国的研究成本,成为推动各国加大军品国际化采购的又一动因。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积极参与军品采购的国际化进程,对于从整体上缩短本国武器装备的技术代差,增强国防实力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西方发达国家为了不断扩大军品市场份额,将军贸与军工合作相结合作为扩大军品出口的主要途径。目前,美国已有3/4的军工企业与西欧国家开展了军工军贸合作,西欧国家之间的军贸合作也在广泛进行。从长远来看,军品贸易与合作研发相包容的国防工业在国际市场上往深度和广度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的国防工业全球化,进一步激活了国际军品市场,各主要国家的军品进出口总额都在显著增长。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必将越来越多按照国家资源最优化配置原则和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原则,逐步舍弃常规武器整体自主研发生产的模式,加大从世界市场采购的经费比重,走常规武器军品国际化采购的道路,从而形成更趋合理、更加理智的规模军品经济。据日本《防务》杂志介绍,日本2001年装备采购费占防卫预算的19%,以后年度负担的装备采购费占26%。③印度20012002年度三军装备采购项目的预算占总国防预算的32.2%。④

  2.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新军事技术革命,使世界各国国防科研费用不断攀升。经济全球化得益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并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而不断加深其程度。特别是通讯业和信息传播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大幅度改善,使国际间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活动的交流与联系更加密切,形成了完全意义上的国际化的生产格局、国际分工体系和国际技术体系。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又给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全球性的交流与合作中大大加速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条基本纽带。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科技发展,也深刻影响并推动着军事这一特殊社会领域的变革,以微电子和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新材料技术、能源技术、激光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进步,引发军事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军事技术革命使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迅速提高,尖端技术通过在几场大的现代局部战争中发挥先锋作用,直接成为战斗力,并决定战争的胜负,刺激各国在军事科研领域迅速加大投资额度,提升研究经费比例,形成以高技术武装军队、以高技术引领军品贸易格局的基本态势。

  冷战结束后,全世界的军费开支之所以未像人们所预计的那样大幅度下降,武器装备研发费用的迅速增长,是一个关键性原因。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趋势,主要是因为高新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武器装备的高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研发费用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有限的国防资源内,尽可能加大国防科研经费投人力度,积极发展有利于提升自己军事实力的高新技术和装备,抢占军事技术制高点,谋求在军事领域乃至现代战争中的主动权,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据2002年日本防卫白皮书透露,世界主要国家的装备研究开发费占国防费总额的比例,美国为13.7%,法国为10.7%,德国为5.9%,日本为2.7%。⑤美国为了保证新式武器装备的研制,大量增加科研经费。美国国防部早在1994年就制定了高技术装备发展计划,确定了军事技术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对项目研究安排了巨额资金。俄罗斯尽管国内财政形势严峻,但仍然挤出巨资,有选择地保障若于高技术项目的研制,并且逐年提升科研经费在军费预算中的分配比例,以保证其武器装备技术水平逐年有所提升,并力图在国际军品市场保持和增加本国的份额。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也无一例外地调整了国防经费投资结构,重点向高新技术装备研制方向倾斜,以不断优化其武装部队的有机构成,推进武器和设施的质量建设。

  3.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军事领域的人才竞争,现代战争对军人个体的素质要求,使人才投资费用不断攀升。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人才市场的国际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才市场的开放,实质上就是生产要素实现国际竞争与自由流动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网络化、信息化的推动下,人才特别是高技术人才,包括网络专家、导弹专家、海洋与气象专家、生物技术专家、机械工程专家、航空航天专家以及指挥与后勤管理专家,等等,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频率加快,规模加大,对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人才严重不足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经济持续增长和武装部队发展的一大障碍。即便是经济、科技最发达的美国,目前技术产业亦缺少45万名科技人才,人才缺口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未来两三年内将高达3500亿美元之巨。人才的培养,对所有国家而言都是一件耗时费钱的事情,自己培养人才不如租用他国人才。各国为了赢得全球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必然要投人巨额经费招募人才、培训人才和保留人才。

  国防科技人才在这场全球性的人才大战中同样不会袖手旁观。作为一种流动的经济发展要素,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经济规律和收人分配机制的支配,将按照国际人才市场的供求规律,从薪金待遇低的国家流向薪金待遇高的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流向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实现人才的国际间平衡。极度风险、艰苦性的军队职业,如何吸引人才、培训人才和留住人才,已成为国际化发展趋势中一个不容回避的战略问题。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衡量军队的作战能力,除了武器装备,人的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军人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必须与武器装备的操作和管理要求相匹配,才能最有效地发挥现代化武器装备的使用效能。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经济强国,纷纷调整国防投资结构,逐年加大军事训练和个人生活保障的经费投人,以提高官兵的技术素质和改善薪金福利待遇,用具有竞争性的物质利益机制去吸引和保留人才。

二、当前中国国防经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