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科技与武器装备
技术创新制度变迁:中国国防科技工业60年
发布时间: 2009-09-14    作者:范肇臻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第6期 2009-09-14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迈入新世纪的国防科技工业(1998年至今)

  1997年,在我国胜利实现现代化第一个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确立的情况下,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确立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科技强军等重大战略,并把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以促进在新世纪实现跨越发展。在这一时期,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全面贯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进入了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装备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系、新体制和新机制为目标的发展新阶段。

  这一阶段,中央确立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为加强集中统一管理,引进竞争机制,实现政企分开,对军工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1998年将原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的国防科工委改为中央军委领导下的总装备部,成立国务院领导下的国防科工委作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这次改革的最重要意义在于:彻底地从权、能、事、责、利等方面将军品采办方与军品研制和生产方分开,真正培养出军品采办市场相互独立的交易主体。此后,国防科技工委顺应新军事革命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1999年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实行战略性重组,将原5个军工总公司改组成为十大军工企业集团,在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方面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2002年又组建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是第十一大军工企业集团。这标志着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完成,国防科技工业实现了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改组,在建立政企分开的国防科技工业新的管理体制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经过调整,总装备部归口的军队装备使用部门与国防科工委归口管理的军工科研生产单位,构成装备订货和组织生产、需要与供应关系。军工集团公司按照国家确定的“分工协作、发挥优势、各有侧重、有序竞争”的原则,对各军工生产经营企业进行调整、重组、共同发展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特别是2008年,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按照政企分开、供需分开的原则,遵循适度竞争的要求,国防科技工业宏观管理体制进一步调整,成立了工业信息化部领导下的国防科工局,承担原国防科工委管理国防工业的职能,这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宏观管理部门。从而进一步理顺了国防科技工业中政府与军队、政府与企业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和关系,实现了政府对国防科技工业的集中统一管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职责明确、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

  这一阶段,国防科技工业积极抓住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机遇,积极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使武器装备建设迈上了一个以全面自主研制为主、引进为辅的新阶段。同时,国防科技工业的产业技术水平、武器装备的供给能力和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都取得了较大成绩,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目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产业结构构成,大体有如下三块:一是核心产业,或称军事装备产业,主要是研制、生产和营销武器装备,包括核武器、军事卫星和航天运载、军用飞机、舰船、陆军武器和军用电子等,这是国防科技工业的立足之本和发展之源;二是主导产业,即具有明显的军工特点和国防科工委实行管理的,包括核能和平利用、民用航天、民用飞机、民用船舶和民用爆破器材等五大行业。这是国防科技工业需要优先发展,并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三是优势民品产业。由于军转民的发展,该产业的产品主要是在国民经济其他行业市场中占据相当的份额的,包括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光电信息产品、环境保护产品、机械装备产品、新型材料、医药及医疗器械等。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是改革开放形势下,国防科技工业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工作重点的转移,“结束另外一个小天地时代”而实施的战略举措,也是国防科技工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必由之路。伴随国防科技工业这一战略性产业的调整,国防科技工业的军品科研生产能力将按“小核心、大协作、寓军于民”的新体系进行建设,相应地,国防科技工业的经济结构,特别是所有制结构,除少数保军骨干企业继续保持国有独资外,其他企业将尽可能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面对新世纪,总结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后全国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水平,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力协调、自主创新”确立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方针,国防科技工业开始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伟大实践,使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向依托于整个国家工业基础的方向发展,军转民进入“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发展的新阶段。[7]p.33)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国防科技工业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寓军于民的建设方向,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协调、与武器装备建设规律相适应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制。第二,坚持大力协同的发展原则,形成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社会化大协作体系。第三,坚持自力更生为主,适当引进先进技术,加强自主创新。第四,坚持科学管理,建立健全竞争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形成国防科技工业持续发展动力。逐步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开放竞争、精干高效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系,实现武器装备技术和军民两用高技术跨越发展,把我国军民结合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四、经验教训与启示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