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作战从幕后走向前台
随着信息时代到来,人类居住的星球极度缩小为“地球村”,全球化和互联网把世界各个角落的国家和民族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任何一次战争都会造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与传统战争方式相比,信息化战争的毁伤力空前增大,一场战争往往会耗尽数十年积聚的战争资源和综合国力,涉及到整个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从而使获取战争胜利所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即使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也不得不考虑战争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而更多地采取包括政治、外交、舆论、心战、法律在内的所有非军事手段解决争端。
另一方面,当代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文明战争”时代,国际社会对于战争的牵制力日益增强,国家间的博弈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以暴力征服为标志的传统战争方式已经受到文明世界的强力制约,国家间的争端直接诉诸武力的情况越来越难,战争的强度和规模受到国际社会的制约越来越少。事实上,近几场局部战争已经表明,仅靠武力已经难以解决国家和民族间的争端,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动辄诉诸武力常常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传统战争方式受到极大制约的情况下,各国战略家进而选择军事打击与政治斗争相结合的方式,力求采取各种非武力方式,从政治、外交、精神、心理、法律上瓦解对方,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甚至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目标。于是,借助政治手段、政治作战实现国家战略目的,就自然成了指导现代战争的历史选择和基本出路。
这样的选择是有充分依据的,这就是军事科技的飞速发展,为通过政治手段实现战略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战争手段极大丰富,作战空间迅速拓展,为政治征服和精神瓦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柱的信息化战争,使战场迅速向多维化方向发展,极大地拓宽了作战行动空间,并使包括政治作战在内的“非武力战争”空前凸显,政治谋略、外交斗争、舆论宣传、心理攻防、法理争夺等作战样式,日益释放出前所未有的能量与威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表明,现代战争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战争手段已经从单一的武力强制发展到包括武力与非武力、硬杀伤与软杀伤在内的一切手段,战争的领域、空间、方式、途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战争指导者所追求的目标,也从侧重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转向侧重摧毁敌方的抵抗意志。现代战争的这种演变,不仅极大地拓展了政治作战的手段、视域与空间,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政治作战功能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而且使政治作战从配合军事打击的从属地位,逐步上升为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样式,走上人类战争的前台。故此,人类战争形态的改变是政治作战从幕后走向前台的基本动因。
变传统优势为政战能力
战争形态的演变趋势和人类战争的本质属性,要求我们必须从大战略思维的高度谋划未来战争,逐步形成融政治力、经济力、文化力、科技力等为一体的整体战实力,为赢得未来战争奠定“善政制胜”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军队还必须充分做好平时的政治作战准备,切实把政治作战提到战略全局的高度来运筹,善于利用卓有成效的政治作战达成战略目标。可以预见,政治作战将会成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和军事斗争胜利的重要形式,平时政治作战准备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军事斗争的战略全局。
军队政治工作是我军的传统优势,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军政治工作系统仍存在着政治作战能力素质准备不足、作战指挥自动化水平比较低等问题,政治作战的价值判断要转化为实际战斗力还需要长期努力。解决这一系列现实问题的逻辑起点,首先要从战略指导上突破仅仅把政治工作功能局限于“服务保证”的思维定势,在政治作战准备中,政治工作系统应当把提高作战能力作为自身建设的战略重心之一,并通过政治工作系统的重新定位和职能转换,主动牵引政治工作的编制结构、理论研究、思想观念、指挥体系、力量建设、教育训练、物质保障向政治作战准备倾斜。这样的拓展既是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和军事斗争胜利的必然选择,也是做好政治作战准备的根本前提;既是我军政治工作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战争形态演进的客观趋势。
可以说,信息化战争已经为我军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指明努力方向,几场局部战争的政治作战实践也提供了丰富经验。我们要主动牵引政治工作向政治作战领域拓展,迅速把理论突破转化为实际战斗力,推进军队政治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为西安政治学院政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