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题图片为中国特种兵正在研究新的训练方案。(资料照片)
随着人类战争形态的演进,非武力作战的巨大威力迅速凸现,综合运用各种政治手段达成总体战略目标日益成为可能,从而使政治作战以一种相对独立的作战样式,登上现代战争前台。从冷战结束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看,政治作战开辟了与军事打击相得益彰的另一个重要战场,进而成为信息化战争中敌对双方竞相争夺的战略制高点,对于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治本身也是一种战争利器
人类战争史表明,政治与军事的关系存在于两个层面上:在国家层面上,存在着政治与战争的关系,其中政治是目的,战争是手段,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政治对于战争的胜负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在战争本身这个层面,又存在着政治工作与军事工作的关系,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可见,无论是治国还是治军,政治在战争中始终处于根本性、基础性、主导性的位置。
事实上,自从人类战争产生以来,政治与战争便结下不解之缘。中国军事家早在先秦时期,就提出战争“本于政胜”的著名论断,认为战争能否制胜的根本,取决于国家政治的优劣,这一论断精辟地揭示了政治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西方军事家重视精神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曾经横扫欧洲大陆的法国皇帝拿破仑,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论断:“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剑和精神,从长远看,精神总能征服利剑。”
中外军事家从不同侧面强调了政治、精神因素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道出一个共同真理:政治因素和精神因素往往决定着战争的胜败。纵观人类战争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在政治与军事这一矛盾的互动过程中,政治因素始终居于根本性、主导性的位置;人类战争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的支配,纯军事意义上的战争已经被现代军事家视为“外行的战争”。正是由于战争远远超出纯军事意义的范畴,才使得战争指导者们演绎出一幕幕“善政制胜”、“谋略制胜”、“心战制胜”、“法理制胜”、“舆论制胜”的精彩篇章。
马克思关于“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著名论断,为政治作战的提出奠定了最根本的理论基础。从政治与军事的互动关系中,我们可以发现,政治不仅从根本上主导着战争,而且政治本身也是一种战争利器。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作战功能是一切政治性工作的固有属性,当代信息化战争只不过使这种功能演化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