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国防动员与国防教育
中国特色国防研究30年--国防教育篇
发布时间: 2009-09-14    作者:张自勉    来源:《军事历史研究》2008 年第3 期 2008-03-14
  字体:(     ) 关闭窗口

   国防教育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教育,是全民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民族利益和科学文化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是我国国防建设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思想建设,是巩固和加强国防,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新时期如何开展国防教育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颇有理论建树,极大地推动了国防教育的实践。

  一、研究概况

  据笔者统计,改革开放30 年来,研究中国国防教育的学术论文共计136430 余篇,专著40 余部。围绕“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这一主题,学界深入研究了中国历代国防教育的经验教训,全面探讨了新时期中国国防教育的方针与原则、制度与法规、内容与形式、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论证了当前加强国防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探讨了新时期中国国防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具体思路,拓宽了国防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视野[1 ]34 。代表性著作有:《国防教育教程》[2 ] 、《对外开放与国防教育》[3 ] 、《国防教育大词典》[4 ] 、《新时期全民国防教育讲座》[ 5 ] 、《高校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6 ] 、《国防教育学》[7 ] 、《中国国防教育》[8 ] 、《国防教育概论》[9 ] 、《新中国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10 ] ,等等。

  随着国防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深入,各地相继召开了国防教育研讨会。例如,1988 年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教委和省军区在成都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国防教育理论研讨会;1990年由国防大学科研部、军队建设研究所在无锡市召开了“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国防教育理论研讨会”;1993 年由军事科学院《国防》杂志社与湘潭军分区共同举办了“新时期全民国防教育研讨会”;2002 年由河南省军区、省国防教育办公室召开了“全国新世纪的国防教育”研讨会;2006 年由中央党校举办了高级干部进修班“国防教育高级论坛”;等等。这些研讨会的召开,对如何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国防观念,如何搞好国防教育环境熏陶和实际引导,如何树立全民的“大国防观”,如何优化选择国防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如何加强国防教育的政策法规建设,如何健全权威性国防教育领导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出版了《中国国防教育新论》等论文集,所收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二、观点撷要

  () 关于国防教育的基本理论

  国防教育的涵义  传统的学术观点认为,国防教育只是国防领域的教育现象[11 ]11 。例如《国防教育大词典》认为,国防教育“是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是为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强化全民国防意识和军事知识与技能所进行的教育”[4 ]644 。但是,从近30年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有关学术文章来看,大多数学者认为,国防教育是整个社会领域的教育现象,是党和政府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公民传授有关国家防务政策和防务知识的教育活动[12 ]3 。例如《中国军事百科全书》认为,“国防教育是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教育,它是国防建设的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13 ]136 。《辞海》也认为,国防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增强国防观念和履行国防义务为目的的教育”[14 ]2066 。有的学者认为,国防教育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是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有自身特定的科学内涵,它既不能被其他教育所取代,也不能取代其他教育[15 ]62 - 65 。还有的学者认为,国防教育是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向全民传授国防思想、国防观念、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的教育活动[16 ]40 ;国防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指军队和其他从事国防工作的人,而应包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一个公民,都有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17 ]62 - 63

  综合学界观点,国防教育内涵主要包括以下4 个方面: (1) 国防教育的主体是国家;

  (2) 国防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公民; (3) 国防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公民的国防意识,提高公民的国防行为能力; (4) 国防教育的归属,既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

  国防教育的地位作用  对于新时期国防教育的地位,学界认为,国防教育是公民不可缺少的基本教育,是国防战略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和长期任务[18 ]43 - 47 。学界提出,未来要普及国防教育,应该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确立国防教育在国家政治、经济、国防、科技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国防教育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和基石[19 ]74 。具体说来,学界大致将其归纳为5点:一是国防教育维系着国家安危和民族兴衰。二是国防教育可以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0 ]41 。三是国防教育对经济建设起促进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国防观念可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公民国防意识”的强化,将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准和科学文化素质,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21 ]15 。四是国防教育能提高部队的战斗力[22 ]32

  五是国防教育能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在全民中开展国防教育,是为了反对霸权主义,制止战争,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经济建设争取更长的和平时间,有着积极和巨大的作用[23 ]35 - 36

  国防教育的时代特征  学界认为,新时期全民国防教育事业,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紧贴时代发展脉搏,获得了全面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 在国防教育的宏观调控上,突出了法治化特征; (2) 在技术手段上,突出了信息网络化特征; (3) 在教育内容上,突出了大国防性特征; (4) 在组织实施上,突出了社会化特征[24 ]251 - 254

  () 关于国防教育的思路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