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国防动员与国防教育
中国军队近代化历程
发布时间: 2009-09-14    作者:张云    来源:《学术月刊》2003年第4期。 2003-04-14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历史进程还告诉我们,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无可否认,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落后的中国,要改变现状,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不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不引进一些自己暂时还不能生产的先进武器装备,就无法达到这样的任务。上文所述,那种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封建保守思想,那种死抱纲常名教的封建陈腐教条,那种反对科学、反对新生事物的封建顽固态度,表现了对世界形势的毫无所知,是地道的落后意识观念,是设置在军队近代化道路上的巨大障碍。然而,当传统观念和儒家思想给人们带来的固执保守、盲目自大的神圣灵光在西方"文明"冲击下黯然失色时,又会盛行起盲目自卑。崇洋媚外之风。这在清末新军编练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清末新军编练之始,就强调"一切操练章程均按西法办理","一切行军应用器具"都"按照西法购备"。在编练时,新军都以德国人或日本人为教习,编制不仿德便仿日。从编练的内客及方法看,均竭力全盘西化。清政府曾将《西法类编》、《德国陆军操典人门》等书分发各营,将书中兵法、军器、测绘、数学等内容,统统规定为必学范围,"责成营官以时诵习,务期逐渐通晓";并将世界地图、亚洲东部地图、沿海口岸全图等,也"一体购印颁发,不时翻阅","指勇丁以为精通门径"。足见新军生搬硬套、盲目抄袭的程度了。

  必须指出,这种盲目性与中国殖民地化的程度是成正比的。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在民主主义革命基石上建立起来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南京国民政府,从本质上讲,仍然是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镇压,是构成这一政权的基本特征、在这种基本特征之下,表现在军队建设上,则由盲目自卑进而崇洋媚外,认为外国的军事技术装备一切都好,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中国人什么都不如外国人。正因这样,南京国民政府以无条件学习外国全部军事技术作为改革军队的终南捷径,把引进外国所有的武器装备看作是加强军队建设的灵丹妙药。这也是使中国军队近代化遭受窒息的又一原因。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建设,都是与这个国家的政治性质、经济基础、道德规范和民族文化素质密切关联的。试图无条件地一味照抄照搬,把外国资本主义军队所适用的一切办法,嫁接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军队身上,是根本行不通的。更何况,西方列强决不希望通过军队近代化,建立起一个独立、富强的中国。他们提供技术、推销军火的目的,除把中国当作一个广阔的市场外,更是为了进一步控制中国。他们不遗余力帮助袁世凯、蒋介石镇压人民,"围剿"革命力量,就是明证。由于长期的盲目自卑、崇洋媚外,使中国军队在其近代化过程中,处处仰西方列强鼻息而缺乏自主性,在受制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崎岖道路上艰难前进。这是一个极为深刻的教训。

  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历史证明,一定要坚持民主主义,反对军阀主义。这是改造旧军队,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袁世凯编练新军、培植北洋军阀集团的教训,是值得记取的。新军从编练之日起,就和湘淮军一样,具有封建军阀私人从属性的特点。说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实际上是"淮军余孽",不能谓之言过其实。追本溯源,袁世凯本身就是淮军吴长庆的部属,是淮系军阀头子李鸿章"所豢养之人"。小站练兵的基干部队是淮军官僚胡??所练的"定武军"。"新建陆军"的绝大多数将领是李鸿章天津水师学堂和北洋武备学堂的毕业生。袁世凯掌权后,为了进一步控制军队,竭力组建从属于己的班底,大肆网罗人材,安插亲信,使所任将领,对袁重用无不时思图报之心,成为他的忠实爪牙。尤其是,袁世凯对军事学堂的毕业生,更用广收义子或门生等方法,供其门下驱使。对一般士兵,则指使党羽进行宣传,把袁说成是大家的靠山和"衣食父母"。甚至在各营中,设置袁的长生禄牌位,让士兵供奉,使广大士兵只知以效忠袁世凯为己任。就这样,北洋新军终于演变为袁世凯的禁脔--北洋军阀反动集团。这一集团同其前身在中国近代军队的发展史上,展示了两块完全不同的标记。新建陆军开启了中国军队全面近代化的闸门,有所建树;北洋军阀则误国殃民,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在封建军阀私人从属性方面,蒋介石比袁世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上文所述,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为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和习惯势力,灌输纲常之教,在军队中逐渐编织了一种无形的同时又是无限禁锢的罗网。军队的全体人员,在"服从为军人天职"的口号下,"移学作忠",效忠蒋家王朝。长期以来,蒋介石竭力加强以黄埔系为核心的嫡系部队,并采取分化瓦解、拉拢腐蚀等手法收买异己,扩充蒋系武装力量。为了进一步控制军队,国民党实行了野蛮的"连坐法"和"作保法",规定凡征兵、入军校,都须有地方保甲或族长"作保";在军队中官兵必须"互相顾瞻,连坐牵扯",一人犯法。大家受牵连,谁也不能脱身。这是落后的原始氏族制度在新的条件下的复生,是军阀主义在近代军队中的泛滥。不仅如此,蒋介石还借用法西斯主义,渲染军国主义,要求全体军人"绝对信仰统帅和绝对服从命令",做到"不成功则成仁"。集原始氏族制度、封建传统意识和西方法西斯主义于一体,这就是国民党新军阀主义的主要特征。这也足以说明国民党军队近代化之所以在取得比清末新军大的成绩之后,却留下了难以诊治的恶性病根之症结所在!

  毛泽东曾指出,民主主义是铲除军阀主义的有力武器。人民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就依靠了这一武器,同军阀主义的残余影响作斗争。在长期的战争年代,人民军队坚持在内部实行民主制度,用民主精神贯注于军队建设的始终,创造了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等人民军队独有的军队民主的基本形式,这是人民军队能够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领导,始终从事于无产阶级壮丽事业的重要保证。

  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军队的近代化必须要与先进的阶级和先进的思想结合。只有代表人民大众利益,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军队建设才有生命力。与清末新军和国民党军队形成鲜明的对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处于极端艰危困苦的环境之中,随时有被消灭的危险,但这个军队还是在向前发展,并最终完成了由游击队向正规军的伟大转变。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支军队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了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坚持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这是一切反动军队无法做到的。人民军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诞生,在与极其强大的敌人--国民党军队和外国侵略势力的生死搏斗中成长、壮大;人民军队的近代化建设,正是沿着中华民族为推翻黑暗、摆脱贫困、脐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路前进的。

  作者介绍:张云,1947年生,江苏启东人。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现任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军事历史研究》主编,大校军衔。兼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委、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复旦大学韩国朝鲜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部特约研究员。中国孙子兵法研究学会理事、上海市国防研究所兼职教授、华东理工大学战争和和平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等。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通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国民党党史、中华民国史、中国军事史、近现代国防史、军事思想和军事史学理论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