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国防动员与国防教育
中国军队近代化历程
发布时间: 2009-09-14    作者:张云    来源:《学术月刊》2003年第4期。 2003-04-14
  字体:(     ) 关闭窗口

  3、选兵任将人是军队的主要成分,选兵任将的好坏,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因此,组织成员的选优汰弱,是军队近代化过程的必然产物。新军编练之初,对选拔士兵就有严格规定,年龄一般在16岁至22岁不等。少数人可放宽到26岁;体格一般规定身高按官裁尺为4尺8寸以上,南方人躯体较小,酌减2寸,膂力须平举一百斤以上,每小时能步行20里以上;德行规定凡吸食鸦片和犯有事案者不收,"断不可以游惰之人滥竽充数";并规定士兵来历必须土著,均有家属,应募时须报三代家口、住址、"箕斗"数目,相当于后来的个人现实表现及家庭社会关系,对文化程度也有明文规定,以能否识字作为选兵的一个条件,甚至规定发放饷章时,对那些精通文字的士兵稍加优待,以鼓励学习文化。这些选兵制度,大部取法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条例、在选任各级军官方面,新建陆军同旧式军队更迥然不同。过去湘淮将领,"多以行伍起家,谓功名自马上得之,于军学多姗语姗笑",瞧不起军事学校的毕业生。而新军则规定各级军官应以军事学堂出身的人充任,无近代军事知识的人,则不被重用;对于旧存官弁,必须切实甄别,以能粗识文字、虚心学习军事知识者为合格。国民政府对所任军官,要求则更严。规定:对于初级干部之造就,一般由中央军官学校培养;各军兵种专科人才的培养,由军兵种专科学校教育;高等统帅教育与参谋业务之增进,则设陆军大学以深造之;特种军事人才,由特种军事学校以分别种类教育;对于行伍出身之初级军官,则于中央军校及各分校设军官训练班,施以补习教育;对于服役较久之中级军官,则于军校内设高等教育班,施以深化教育。对所任各级军官,或晋升,或转任,均规定要通过甄别、考核。考核分品行、学术、体格、才能、服务五个项目。所谓学术,即指其本科学问、学历与现职相符的能力。总之,选兵任将的这些规定,对提高部队素质,作用甚大。

  4、教育训练教育训练是军队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随着武器装备的更新和组织体制的改革,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在军队中日益受到青睐,创办军事学校的任务被摆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1883年,李鸿章曾在天津设立水师学堂。1885年又创办北洋武备学堂,这种近代化的军事学堂,在国内既属首创。又为独家经营。甲午战争后,这种局面即被打破,各类武备学堂和速成性质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成立起来。其中广东水师学堂、北洋陆军讲武堂、陆军师范学堂和稍后成立的保定军官学堂,以及宪兵、军医、马医、军械、经理、测绘等各类专科学堂和电信信号学队等,为军队培养了各级各类将才。与此同时,又派遣大批留学生,赴英、法、德、奥、日本等国学习军事。截至1908年,仅赴日学习陆军的就"已不下一千余人"。当时创办军事学堂,派留学生学习军事,几乎形成潮流。到国民政府时期,军事学校无论在门类上,还是在数量、质量上,都较清末有很大发展。除接收清末各类军事学堂而外,陆军重点扩建陆军大学校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其前身即为黄埔军校),在各地设立分校,共创办步兵、工兵、骑兵、宪兵、交辎、测绘、军医、军乐等特种学校。海军学校则开设航海、轮机、枪炮各课,开办领海班、水鱼雷士兵班、陆战队军官研究班等,还派实习生赴英、德等国学习。空军先后创办了杭州中央航空学校,中央航校洛阳、广州分校,航空机械学校等,相应开设飞行、侦察、机械、轰炸、空中射击、防空、高射炮等科目、军校建设的发展,逐步改变了过去中国军人凭经验和直觉指挥军队作战的状况,使中国军人更多地运用技术、科学和思想作战。这是中国军队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于教育训练的方针,国民政府时期要比清末新军更注意现实,更强调适应实战的需要。由于重表轻里的传统习俗,新军在教育训练中往往拘泥于形式化、表面化,讲究训练的规程,而轻视实践、野战演习。其结果,在操场上给人以旗帜鲜明、衣着耀眼、刀枪夺目、动作整齐观感的新军,一旦进行野外演习,却"对各单位的控制几近失败"。国民党军队则比较重视从实际出发进行训练,强调一切计划和设备,都必须要以能完成作战任务为目的,而熟悉制式与法则,也要为"以供战斗之用"。在陆军训练中,加强了班、排、连的战斗教练,突击射击演习及士兵的战斗动作示范,增加野外演习,注重训练单位的各种战斗姿态,利用地形、地物进行射击,训练排、连、营、团的攻击、防御、追击、退却和特种战法,以及实施与其他军兵种协同作战形式,训练夜战、近战。海空军的教育训练,也注重学习与实习的结合。海校毕业与修业期满者,即被派往各舰实习,以消化教育内容。空军强调"寓训练于作战之中,以期空军一般技能之进益"。显而易见,在教育训练的内容、方式方法上,国民党军校较清末新军前进了一大步。但必须指出,在教育训练的指导思想上,后者同前者是一脉相承的。新军强调"忠义"之道,提倡忠节、礼度、信义、武勇、朴诚;国民党则以儒释道法兼而有之作为军队的主体教育,提倡所谓"礼义廉耻"四维和"尽忠孝,行仁爱。尚信义,讲和平"八德,同时把"三民主义"、德日法西斯主义熔于一炉。

  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种社会经济结构,都具有自己的模式。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通常是由社会经济条件和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和政治利益决定的。如果说,清末新军和国民党军队教育训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话,那么,前者虽然叩开了军队近代化的大门,后者把这种近代化推向高峰,但都脱离不了封建主义的窠臼。而人民军队则独树一帜,其教育训练较之上述两种军队,具有质的区别。这是因为,"绝对服从无产阶级利益的最忠实的代表者--共产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军队的基本原则。"人民军队全体官兵普遍接受马列主义教育,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实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行打仗、生产、做群众工作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这些,就是人民军队之所以是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军队的根本原因所在。由于特殊的战争环境和训练设施、器材的极度缺乏,人民军队一般利用战斗间隙开展群众性的练兵活动,强调"从战争学习战争';经常召开各种类型的军事民主会,不断提高广大指战员的军事理论水平和技术战术水平。对于军官的教育培养,人民军队一贯予以重视。早在井冈山时期,红军就开始试办随军教导队。20世纪30年代前后,办起了随军学校和多种形式的随军教导队,至延安时期,更办起了初具规模、比较正规的各种类型的军事院校,其中以抗日军政大学最为著名。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抗大培养了一大批能文能武的优秀指挥员,在民族战争和阶级战争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抗大"不愧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一块丰碑。正如毛泽东评价的那样:"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教育训练内容及其方法的先进性、科学性,应该而且能够决定这个军队的阶级属性,体现这个军队近代化的程度。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