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民军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在同国民党反动派的生死搏斗中诞生的。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血腥镇压,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为中心的各地武装起义。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开创了我们党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新阶段,成立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从此,人民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至新中国成立前,人民军队的建设大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27年下半年至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这是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初步发展阶段。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军队建设。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三湾改编",把秋收起义部队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改称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在改编中,强调党对军队的领导,把支部建在连上,同时规定部队民主制度,实行官兵待遇平等。"这次改编,为把我军建设成为新型无产阶级军队初步奠定了基础。"同年10月,朱德、陈毅领导了类似"三湾改编"的"赣南三整",把思想教育,组织整顿和军事训练三者结合起来,对南昌起义余部进行了整顿。这两次整编,保证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在人民军队建军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1929年12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会议决议所规定的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以及基耸原则,使红军的指导思想完全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之上,从根本上划清了人民军队与旧式军队的界限。实践证明,古田会议决议是党和军队建设史上的纲领性文件。在正确的建军思想指导下,人民军队从1927年创建至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结束,已尼发展到30万人。然而,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干扰,革命力量蒙受很大损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主力红军通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抵达陕北。至此,陕北红军主力不足三万人,坚持斗争在南方八省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仅一万多人。但这是党和红军最宝贵的精华,是而后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基本骨干。
第二阶段:从1937年9月至抗战胜利,这是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阶段。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历史的车轮将经过这个统一战线,把中国革命带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上去"。1937年8月,陕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同年10月2日,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在酷烈的民族战争中,人民军队一面积极开展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一面坚决执行党的精兵简政、整顿三风、统一领导、发展生产、拥政爱民等项工作任务,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等原则,边打边建,迅速发展壮大。经过八年抗战,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已发展到127万人。与此同时,在十年内战时期初步形成的指导人民军队建设的毛泽东建军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第三阶段: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这是人民军人的跳跃式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人民军队继续贯彻毛泽东建军思想、先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练兵运动,开展了以诉苦三碍为中心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开展了军事、政治、经济三大民主运动,开展了立功运动和团结互助运动,大大提高部队的素质,增加了部队战斗力。为了适应战后的新形势,人民军队在解放战争初期,即从整顿军队的编制体制入手,调整了各战略区部署,编组野战兵团,实现了由分散的游击军、游击战到集中的正规军、正规战的战略转变。这是人民军队发展史上的质的飞跃,从而在编制体制上缩短了与世界先进国家军队的距离。面临着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大决战,在不到三年的时是里,人民军队就以摧枯拉朽之势,彻底打败了国民党军队,解放了祖国大陆。在新中国诞生的礼炮声中,人民军队迈向了现代化建设的征途。这是历史筛选的结果。
|